

1.白色衣袖。
1.相傳周文王姬昌為西伯時,有赤色鳥銜丹書止于其戶,授以天命◇其子武王果滅商而建立周朝◇亦泛指帝王順天受命之祥瑞。
1.見"赤雀銜丹書"。
1.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1.紅土。
2.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南方色赤,以赤壤象征南方。
1.酷熱,極度炎熱。
2.熾熱;赤誠火熱。
3.又紅又熱。
1.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2.指新娘。舊俗新婚之夜,新娘須穿紅衣紅褲,戴紅頭巾,故稱。
1.紅日;烈日。
2.比喻天子。
1.泛指動物的肉。
2.猶皮肉。
1.猶赤裸裸。
1.紅色。
2.象征無產階級革命。
1.植物名。
1.指仙丹。
2.稱紅糖,即原糖。
1.傳說中的山名。
2.即赤堇山。
1.指晩霞,夕照。因紅似火燒,故稱。
1.根皮為淡褐色的芍藥,中醫入藥,有活血﹑消腫﹑止痛等功效。
1.火一樣的舌頭。比喻讒毀者之口。
1.比喻讒言為害極其嚴重。
1.赤色的蛇。古代以為祥瑞之物。
1.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赤色象南方,因以赤社分賜南方諸侯,使歸而立社建國。《史記.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胥為廣陵王。曰'于戲,小子胥,受茲赤社!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于南土,世為漢藩輔。'"后用作出任南方封疆大吏之典。
1.光著身體。
2.形容身無錢財。
1.光著身體。
1.見"赤身露體"。
1.南方的神。
1.北齊時民間私鑄錢名。
1.赤色繩子。傳說月下老人以此系男女之足,使成夫婦。事見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
1.見"赤繩系足"。
1.見"赤繩系足"。
1.相傳月下老人主司人間婚姻,其囊中有赤繩,于冥冥之中系住男女之足,雙方即注定為夫婦。
1.五行家指兵火之災的征兆。
1."紅十字會"的舊稱。
1.紅色的石頭。
2.指丹砂。
1.中藥名。砂石中硅酸類的含鐵陶土,多呈粉紅色。性溫,味甘澀,功能止血﹑止瀉。
1.謂忠誠。
1.即赤帝。
1.空手,徒手。
形容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無可憑借赤手空拳與歹徒搏斗|如今少米無柴,赤手空拳。
1.形容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創立起一番家業。
1.指獸炭,一種獸形的炭。
1.古代官服上系印紐的赤色絲帶。
1.道教經書。
2.借指仙籍。
3.紅字。
1.即赤小豆。
1.北齊時民間私鑄錢名。
1.傳說中神仙穿的長袍。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水名。
1.即赤松子。(1)《楚辭.遠游》"聞赤松之清塵兮,愿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赤松得之,與天地統。"漢王充《論衡.無形》"赤松﹑王喬,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赤松子"。(2)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金華岸,赤松若可招。"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記》"金華縣有赤松澗,赤松子游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又引《浙江通志》"金華縣北有赤松山,相傳黃初平叱石成羊處。初平號赤松,故山以是名。"參見"赤松子"。
2.亦作"赤誦"。復姓。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筑﹑造紙等用,樹干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1.亦稱"赤誦子"﹑"赤松子輿"。相傳為上古時神仙,各家所載,其事互有異同。
2.相傳為晉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據晉葛洪《神仙傳》載丹溪人皇初平十五歲時外出牧羊,被道士攜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歷年不得◇經道士指引于山中見之。問羊何在,初平叱白石成羊數萬頭。初起乃棄家從初平學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乃俱還鄉里,親族死終略盡,乃復還去。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宋張渂《云谷雜記》卷二引作"黃初平",并云"今婺州金華山赤松觀乃其飛升之地。"
1.見"赤松子"。
1.見"赤松"。
1.見"赤松子"。
1.紫蘇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