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叛亂。
1.以前的事例。
1.祖先的功業。
2.建有功業的先人。
3.對烈士的尊稱。
1.祖先的神靈。
1.早凋。
2.漢代羌族的一支。最初居于今甘肅﹑青海的湟水流域,后漸與西北各族融合。
1.在命令下達之前。
2.臨終前囑咐。
3.英國舊輔幣名,一先令等于一鎊的二十分之一。
1.遺書,遺囑。
1.古代傳說中的龍名。
1.見"先壟"。
1.見"先壟"。
1.見"先路"。
1.亦作"先輅"。天子或諸侯使用的一種用象牙裝飾的正車。《書.顧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孔傳"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飾車,木則無飾。"一說即木輅。蔡沈集傳"先輅,木輅也。"
2.指圣王之道。
3.猶先行。
4.猶先河。
1.先前的建議。
1.牽著馬在前引路。亦為古代官名,即洗馬。
1.指馬前行走的健卒。
1.古代賢人。
2.泛指古人。
1.首先鳴叫。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
3.謂首先顯露。
1.先人的墓志銘。
1.嫡母。
2.稱亡母。
1.牧馬創始人,后奉為司牧之神。
1.先勞苦而后有收獲。
1.往年;從前。
1.古代傳說中最先教民耕種的農神。或謂神農,或謂后稷。
1.相傳周代有籍田,并祀先農,歷代封建王朝沿襲此制,均建先農壇以祭祀之。
1.未告祖廟而先行婚配。
2.亡妻。
1.約定日期之前;在事情發生或進行之前。
2.規定的日數。
1.最前處。
2.以前;剛才。
行動前先出去執行聯絡、偵察等任務的(組織或人員)先遣隊|先遣人員。 【先遣】行動前先出去執行聯絡、偵察等任務的(組織或人員)先遣隊|先遣人員。
1.古代臣對君謙稱其亡母。
1.稱亡母。
1.謂先輩結成的親戚關系,后輩應予保持。
指秦代以前的歷史時期。從遠古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為止。一般用以指春秋、戰國時期。
總集名。今人逯欽立編。一百三十五卷。選錄先秦至隋代的詩歌謠諺,收錄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漢、魏、晉、宋、齊、梁、北魏、北齊、北周、陳、隋各代分代編次。各詩均注明出處,并校出異文。
1.古代君對臣亡父的敬稱。
1.先人的情意。
1.事先請示。
在前面開路引導,也指引導的人為民先驅|革命先驅。
1.《戰國策.楚策一》"大王萬歲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藝文類聚》卷三三引作"驅螻蟻"◇以"先驅螻蟻"喻效命于人,愿先人而死。
1.祖先。
2.前人。
3.亡父。
4.謂先于人行動。
1.謂優先考慮他人利益。語出《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則民作讓。"
1.從前;日前。
1.語出《文選.鄒陽》"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李善注"容謂雕飾。"本謂先加修飾,后引申為事先為人介紹﹑推薦或關說。
1.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指因心目中已有對人對事的看法,并以為是對的,而不容易接受不同意見對學生的表現不能有先入為主的看法。
1.即先農。
1.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間的觀賞宴游活動稱為"先賞"。
1.星辰山川之神。
1.祖宗的神靈。
1.始生子,猶言頭生。
2.父兄。
3.年長有學問的人。
4.稱老師。
5.稱先祖。 6.稱致仕者。 7.文人學者的通稱。可自稱,亦可稱人。 8.稱道士。 9.舊時稱以相面﹑卜卦﹑賣唱﹑行醫﹑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10.稱妓女。 11.舊時稱擔任文書或管理職事的人。 1
2.妻稱丈夫。 1
3.一般人之間的通稱。 1
4.稱地區或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
1.謂使人震懾而先發的聲威。
2.昔日的聲望。
3.預兆;前導。
4.事先宣揚。
聲聲勢。原指軍隊打仗時先造聲勢動搖敵人的斗志。常比喻做事搶先一步先聲奪人,給對方一個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