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傳說中的龍名。
1.兇狠惡毒。
1.惡風;妖風。
1.禍根。多用為昵稱,以指子女或胎兒。
長篇小說。清代曾樸作。三十五回。前六回為金松岑所作,經曾樸修改。以狀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婚姻為線索,展現同治初年至甲午戰爭三十年間的晚清社會風貌,對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國主義的野心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但描寫佚聞艷事過多。小說結構工巧,文采斐然,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1.盤旋曲折的小路。
1.螺殼所制的貨幣。
1.用螺黛畫過的雙眉。
1.見"螺子墨"。
1.蝸牛。
2.蜾蠃。又名蒲盧。寄生蜂的一種﹐產卵于螟蛉幼蟲體內﹐蜾蠃后代即從螟蛉幼蟲體內孵出﹐故古人誤以為蜾蠃養螟蛉為子。
3.組成螺栓的配件。也稱螺帽﹑螺絲母或螺絲帽。中心有圓孔﹐孔內有螺紋﹐跟螺釘的螺紋相嚙合﹐用來使兩個零件固定在一起。
1.神話傳說人物。俗稱田螺姑娘。傳說晉侯官人謝端少孤﹐得一大螺如斗﹐貯甕中。每晨見有飯飲湯火。疑之﹐于籬外窺見一少女自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乃到灶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為炊?"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事見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五。
2.蘭草的別名。
1.洪螺山的簡稱。在今天津市薊縣。
1.即圓通山之石。圓通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東北隅﹐因其山石綰青篆翠﹐旋如螺髻﹐故稱。
1.神話中龍子椒圖的頭像。相傳龍生九子﹐其一為椒圖﹐形似螺螄﹐好閉口﹐古時畫其形象為門上裝飾﹐以驅鬼辟邪。
1.即蝌蚪書。
1.連接用的機械零件。圓桿﹐上有螺紋﹐配有螺母﹐可以拆卸。
1.即螺絲帽。也稱螺母。
1.螺旋。
2.螺釘的俗稱。
3.螺紋的俗稱。
1.也叫螺絲起子﹑改錐。裝卸螺絲釘用的手工工具﹐尖端有十字﹑扁平等形狀﹐適用于釘帽上有槽紋的螺絲釘。
1.即螺釘。詳"螺釘"。
2.比喻平凡而不可缺少的人或物。
1.足踝骨的俗稱。
1.即螺紋。參見"螺紋"。
1.螺母的俗稱。參見"螺母"。
1.螺栓帽。參見"螺母"。
①軟體動物,田螺科。有螺旋形的貝殼,外形像塔。殼較大,殼口近似圓形。僅分布于中國云南的湖泊中。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可供食用,也可作魚類餌料。②小型田螺的俗稱。
1.螺螄殼﹐形容狹小的地方;做道場﹐舊時僧道拜懺﹑打醮。謂極小的地方辦場面很大的事﹐事情難辦好。
1.即螺絲刀。
1.即螺鈿。
1.古亭名。故址在今江西省贛州市。
1.手指或腳趾上的紋理。
2.螺旋形的紋理。
3.機件的外表面或內孔表面上制成的螺旋線形的凸棱。根據旋轉方向分左螺紋和右螺紋兩種。也叫螺絲扣。
在平面極坐標系中,設動點的極坐標為(ρ,θ),當極徑ρ隨極角θ的增加而增加(或減小)時,動點的軌跡。最常見的螺線有阿基米德螺線、對數螺線、雙曲螺線等。
①像螺螄殼紋理的曲線形螺旋槳。②簡單機械。圓柱體表面凸出的和物體孔眼里凹入的像螺螄殼上的螺紋相配合,旋轉其中一個即可使兩者沿螺紋移動。螺釘、螺栓、千斤頂等都是螺旋在機械上的應用。
又稱柱面螺旋線”。一種空間曲線。其特征是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與固定直線(軸)交定角。當動點在一圓柱面上以等角速度作轉動,同時又以常速沿軸向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的軌跡。有右旋和左旋之分。
1.見"螺蚌"。
1.即螺杯。典出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上》"漢武帝思懷往者李夫人,不可復得……親侍者覺帝容色愁怨,乃進洪梁之酒,酌以文螺之卮。卮出波祇之國。"
1.墨筆。
1.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
1.圓形的墨。
1.即饆饠。
1.裸體。
1.身無羽毛鱗甲的動物。古代常用以指人。
1.指人。人為倮蟲之長,故稱。
1.傳說中的古代西方國名。
1.倮蟲之靈,指人類。
1.赤身露體。
1.裸體。
1.短毛的野獸,如虎豹之類。一說身無毛羽鱗甲的動物。
1.裸露上身。
1.裸體,赤身露體。
1.無毛羽鱗甲蔽體。
1.指不用衣衾棺槨而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