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杜預(yù)注"麟者仁獸,圣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yīng),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絶筆于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后以"絶麟"為著作輟筆之典。
1.香薷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香薷》。
1.方言。指狗肉。如香肉火鍋。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味。莖方形,紫色。葉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夏季開淡藍色花。小堅果長圓形。產(chǎn)于中國東北、東南和西南等地。是蜜源植物。莖、葉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藥,有解熱、利尿作用。
1.補藥名。
1.芳香的乳汁。
2.指形成石鐘乳的碳酸鈣的水溶液。
1.亦作"香蘥"。
2.花蕊。
3.借指美貌女子的面容。
1.美女的腮頰。
1.芳香和顏色。
2.茶褐色。
1.佛寺的別名。
1.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塊叫香附子﹐供藥用。
1.唐代詩人白居易晩年的別號。
1.即香火社。因香山居士(唐詩人白居易別號)曾參與,故名。
1.寺名。(1)在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龍門山上,后魏時建。(2)北京市西郊香山上,古有香山寺。參見"香山"。
1.以香木制成的扇子。
1.果名。芒果的最上品。
1.村社的美稱。
1.指麝香一類化妝品的香氣。
1.形容香氣散溢。
1.買賣香的市場。
2.指寺廟進香季節(jié)所設(shè)買賣香物﹑雜物等的集市。
1.佛教語。本為佛祖釋迦牟尼的居室,后泛指佛堂經(jīng)殿等燒香拜佛之所。
1.指粽子。
1.指京畿省臺之類的官署。
1.香鼬。以分泌液有香氣而得名。
1.泛指芳香的樹。
2.栴檀樹。
美容化妝品。能散發(fā)濃郁、持久、悅?cè)说南銡狻?稍黾邮褂谜叩拿栏泻臀Α橄憔臐饩凭芤海话阆憔?0%~30%,其余為酒精。調(diào)配香精的香料為天然香花凈油和天然動物香料。溶劑為純酒精。
1.蘭草。
1.梨的一種,成熟時果皮呈黃綠色,果肉稍有澀味。
1.水溪名。
1.指柳條。
2.指美人的頭發(fā)。
1.芳香酥軟。
1.借指焚香的煙凝聚未散之狀。
1.燒香之臺。佛殿的別稱。
1.禮拜神佛的臺。
1.檀木芬香,因名。
2.化妝品,用以描畫口唇等。
3.樂器名。檀木制作的拍板。
1.指燃燒成炭狀的香料。
1.調(diào)有香料的熱水。
1.佛教﹑道教或其他會門念經(jīng)供奉神佛的地方。亦指一些會道門招收徒眾的活動場所。
1.指仙鏡的桃樹。
1.比喻女子的堅貞風(fēng)骨。
1.又香又甜。
2.形容睡得踏實﹑舒服。
1.內(nèi)置香爐的結(jié)彩小亭。可抬,舊時賽會﹑出殯用之。
1.寺廟里的侍童。
1.即香袋。
1.帳中燒香器。
2.放置文書字畫容器的美稱。
1.牽頭組織香會的人。
2.指巫師。
1.苦菜的一種。
1.香稻。
1.指佛土。
2.宮廷內(nèi)泥土的美稱。
1.承托碗盞的小盤子。
1.香絹。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