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武"字從"止"從"戈"。意謂能平息戰亂,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1.錯誤地傳授或傳播。
1.失誤差錯。
1.謂事先未經周密考慮。
1.猶誤詒。
1.因失手而在不該落筆的地方落筆。
2.錯誤的地方。
3.(車﹑船等)晩點。
1.錯誤的判斷。
1.字句的錯誤和脫漏。
1.訛誤。
1.謂誤施恩澤。多用作謙詞。
1.無意中觸犯。
2.無意中犯罪。
1.指未能參加生產勞動而耽誤的勞動日。
1.貽誤敗壞國家大事。
1.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1.錯誤地理解。
1.誤加迷戀。
2.貽誤迷惑。
1.失算。
1.理解得不正確。
2.不正確的理解。
1.《漢書.直不疑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后以"誤攫金"指受人誤解而自己問心無愧。
1.迷惑錯亂。
數字信號傳輸的性能指標之一。表示碼元被錯誤接收的概率,即所接收到的碼元中出現差錯碼元數占傳輸總碼元數的比例。
1.誤解﹔曲解。
1.亦作"誤繆"。
2.謬誤﹔差錯。
1.見"誤謬"。
1.謂因不明實情而錯抓無罪的人。
1.耽誤掉﹔失掉。
1.無意中﹐疏忽中。
1.貽害于人。
1.法律用語。主觀上無殺人動機﹐因失誤而傷人至死(區別于"故殺")。
1.無意中使人身體受傷。
1.貽誤自身。
1.差錯﹔訛誤。
2.因耽誤而丟失。
1.敗壞事情﹔耽誤事情。
1.文字上有錯誤的書籍﹔誤字。
1.謂文字脫漏訛誤。
1.校勘用語。因抄寫﹑排版等疏忽而造成的文字錯誤。
1.訛誤。我﹐用同"訛"。
1.因抄寫﹑排版錯誤而增多字句。
1.貽誤。詒﹐通"貽"。
1.錯誤地翻譯。
1.錯誤的證明。
1.謂排字工將字排錯。
1.錯字﹔別字。
1.猶言胡作非為。
1.參悟禪理。
1.亦作"悟澈"。
2.佛教謂破迷妄﹑開真智。亦指覺悟得透徹﹑徹底。
1.見"悟徹"。
1.領悟佛理。
2.引申為出家為僧。
1.聚會。悟,通"晤"。
1.猶啟發。
1.了悟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