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文字讀音的注釋。
1.亦作"水游"。
2.謂乘船游于水上。
3.謂游戲于水中。
4.在水中游動。
1.盛水以供磨墨用的器皿。
1.傳說中的天神名。
1.古代官名。掌管川澤的政令。
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在日本熊本縣水俁灣附近發現而得名。由含汞工業廢水污染水域,汞被底棲微生物轉化成甲基汞,經生物濃縮后為人類攝食而引起中毒。是以中樞神經細胞損傷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有急性、亞急性、慢性、潛在性等類型。至今無有效療法。
1.水晶的古稱。
2.玻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玻璃》。
3.中藥半夏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半夏》。
1.古時酷刑之一種。
1.指江﹑河﹑湖﹑海從水面到水底的一定范圍。
2.港灣和河道中供船舶航行﹑停靠或作業的水面。
1.即蜮。古代傳說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毒蟲。比喻陰險狡詐﹑慣于誣陷他人者。
1.用糯米粉或其他黏性米粉搓成的球形食品,一般用清水煮食。
1.江河發源的地方。
2.指民用水﹑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
1.同"水遠山遙"。
2.謂山河遼闊。
1.謂路程遙遠。
1.水和月。
2.指明凈如水的月亮。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凈。
1.即汽燈。
1.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用以喻人物儀容清俊秀逸。
1.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1.水云鄉的住所。舊指隱者之居。
1.佛教語。指行腳僧。因其身如行云流水,居無定處,故稱。亦泛指來去自由﹑無所羈絆之身。
1.謂泛舟于水云之際。
1.荷花的別名。
1.用船﹑筏在江河湖海上運輸。
1.有光彩的絲帶子。
由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組合成的大型天文儀器。1086年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和韓公廉設計制成。整座儀器高12米,寬約7米。分三層,上層放置渾儀,中層放渾象,下層放報時裝置和動力設備。
1.指水面泛出的昏重的色澤。
2.指水面上細微的圓圏形的水紋。
1.亦作"水菑"。
2.因久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等原因而造成的災害。
1.見"水災"。
把死者的尸體投入江海的葬法依先人遺言進行水葬。
1.水生藻類植物名。又名馬藻。
2.泛指水生藻類植物。
1.立于水中測量水位高低的標尺。
1.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1.河湖沼澤。
1.水盜。
1.修建在堤壩中用以調節水位﹑控制流量的閘門。
1.設置于水中的柵欄。
1.筑于船上的小舍。
2.臨水的房舍。
1.見"水寨"。
1.亦作"水砦"。
2.水邊用于防衛的柵欄﹑營壘。
1.古代銅制的打擊樂器。
1.見"水碾"。
1.水上作戰。
1.專供水路途中暫駐轉運之所。
水位升高船身也隨著上浮。比喻事物隨著相應條件的變化也跟著變化隨著生產的發展,人民經濟收入也水漲船高,會逐年提高的。
1.水腫。指體內水濕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腫的一種疾患。《靈樞經.五癃津液別》"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一說﹐"水脹"為脹病之一﹐有別于水腫。見清汪必昌《醫階辯證》。
1.謂臥于舟上。
1.亦作"水陳"。
2.用于水上作戰的戰斗隊形。
3.指象征五行之一的水的陣勢。古代術士常以五行之說分析敵對雙方的陣勢,借以推斷勝負。
1.氣態的水。常壓下,液態的水加熱到100℃時就開始沸騰,迅速變成水蒸氣。
1.古官名。五行官之一。
2.指古代主管水利事務的官員。
3.五行學說謂水為主宰。
1.荷花的別名。
2.蓮子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六.蓮實》。
3.黃精草的別名。
4.冬瓜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冬瓜》。
1.荷花狀的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