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死者的尸體投入江海的葬法依先人遺言進行水葬。
1.謂世俗的軀殼。
1.猶言世外。
1.凡庸頑鈍。
1.舊謂人在世間受到種種束縛,如魚在網,故稱塵網。
2.沾滿灰塵的蛛網。形容環境凄涼。
1.佛教語。謂世俗的虛妄。
1.形容極其微小或卑微。
1.廢置;委棄。
1.亦作"塵污"。
2.塵垢污染。
3.指塵垢。
1.世俗的事務。
1.世俗之物。
1.塵土和煙霧;塵土飛揚如霧。
2.喻濁世;污濁。
1.世俗的習氣。
1.庸俗不雅,格調不高。
1.塵俗的表相。
1.指一種粉末狀的香料。
1.猶塵囂。
1.猶俗念。
1.魏文帝曹丕愛妃薛靈蕓將至京師,帝以文車十乘迎之,燈火照耀數十里,車馬塞路,揚塵遮蔽星月,當時人稱此盛況為"塵宵"。見晉王嘉《拾遺記.魏》。
1.世間的紛擾﹑喧囂。
1.謂瑣屑之事。
2.塵土微粒。
1.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1.塵世的煩擾。亦指塵世。
1.塵埃煙霧。
1.世俗的言論。
1.塵容。
1.世俗事務的束縛。鞅,套在馬頸上的皮帶。
1.猶塵埃。引申指塵世。
1.猶塵事。
1.世俗的意念。
1.謂塵煙彌漫,陰晦不明。
1.被灰塵遮掩。比喻受蒙蔽。
2.喻籠罩著凄涼陰暗的氣氛。
3.猶塵垢。
1.塵世的喧囂。
1.比喻塵俗之事。
1.塵土和羽毛。喻極微之物。
1.塵世,俗世。
1.佛教﹑道教謂與塵世的因緣。
1.凡庸之聲。
1.人世間的煩雜瑣事。
2.猶言凡俗低下。
1.《后漢書.獨行傳.范冉》載,桓帝時以冉為萊蕪長,因遭母憂,不到官,結草室而居。"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后因以"塵甑"為形容清貧之典。
1.見"塵障"。
1.亦作"塵漲"。指飛揚障目的塵土。
2.塵世的煩惱。
3.猶塵世﹑人間。
1.塵軌。
1.紛至沓來。
1.蹤跡。
1.猶言塵世。
2.謙詞。猶言凡俗。
1.語本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一"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后因以"塵緇"謂塵污;污垢。
1.比喻世間煩瑣的事務。
2.比喻卑賤。
3.喻污穢或污穢的事物。
1.塵埃。飛揚的灰土。亦喻指塵俗。
1.自卑貌。
1.為臣的道理和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