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怨恨。
1.清水和明鏡。兩者能清楚地反映物體。
2.喻指明鑒之人。
3.謂明鑒,明察。
4.猶明鏡。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稱。
5.在水底作業時戴的眼鏡。
味淡薄的酒,常謙稱待客用酒水酒一杯|聊備水酒。
1.居住于水鄉。
2.指水上住戶。
3.謂居于水中。
4.生活于水中。指鱗介類。
1.清代戰船的一種。
1.舊指妓院娼家。
1.舊時稱水上作戰的軍隊。
1.即魚伯∮神名。
1.即太湖石。通體多孔而玲瓏剔透,可用以裝治假山,點綴庭院。
1.船夫;漁夫。
2.舊指販運貨物的行商。
3.菱花的別稱。
1.積水的洼地。
1.有水的洞。
2.植物的葉尖或葉緣的排水孔。
1.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
2.水上的關口要寨。
3.衣袖。
閩江流域最大的水電站。在福建境內閩江中游古田溪匯入處附近。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年發電量495億千瓦小時,1995年建成。
1.極言歷時長久。
為除害興利,攔蓄一定量河川徑流,并可調節流量的蓄水區域。通常指在河流上建閘或壩攔河抬水而成的人工湖〓、泊、池、淀等有攔蓄水量作用的,有時也稱天然水庫”。
1.即莼菜。蔬類植物。
1.水上木偶戲。
1.見"水柜"。
1.古代白色綢子或絹制成的褲子。因綢料易飄動,故稱。
1.即水?樹。木名。參見"水?樹"。
1.形容生活上完全靠人服侍。
1.比喻根據情況設法抵擋。
1.有水池的牢房,犯人置于水池中。
1.見"水老鼠花"。
2.舊時船上小偷的外號。
1.一種水上燃放的花炮。點著后在水面亂竄,噴出各種顏色的火花。
1.大雨;雨水。
2.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1.謂雨水過多而淹沒莊稼。
1.指流泉所發出的悅耳聲響。
布設在水中,用于毀傷艦船或阻礙其行動的水中武器。有觸發水雷和非觸發水雷,前者指艦船碰撞時才能引爆的水雷;后者指利用艦船的物理場引爆的水雷。有隱蔽性好,威力大,威脅時間長等特點。
1.水上傀儡戲。制傀儡立板上,托浮水面,游移轉動。
1.謂酒食之類普通食物,相對于貴重禮物而言。
2.草花名。
1.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納。
1.猶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1.水文。自然界中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
2.水的紋理。
1.水流的沖擊力。
2.指水路的運輸費。
由一系列建筑物和設備組成的工程措施,將天然水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建筑物用來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頭,并以水庫匯集、調節天然水流的流量。水流帶動水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使水能轉化為電能,通過變電和輸配電設備將電力送給用戶。
簡稱水電站”、水電廠”。將水能轉換為電能而建設的綜合性工程設施。包括水庫、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廠房及各種機電設備。有的還建有防洪、灌溉、航運等設施。
天然水體中蘊藏的水能。是水利資源的一部分。常指河流和潮汐所蘊藏的天然功率,其能量大小決定于水位落差和徑流量的大小,以千瓦為單位。通過水力發電工程開發利用。中國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約379億千瓦,居世界各國之首,但已開發的比例還很小,有待研究解決。
1.古指水德王朝的歷數。
1.利用水力資源和防止水害。
2.指興修水利帶來的利益。
3.水利工程的簡稱。
4.水路之便。
為除害興利,開發水利資源的各項工程的總稱。通常指防洪、水力發電、農田水利、航運,以及給水、排水、海岸等工程。
為綜合利用水利資源而集中興建的,既能發揮各自作用,又可彼此協調運用的水工建筑物的綜合體。如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防洪、防凌等效益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具有灌溉、除澇、航運、發電、供水等作用的江都水利樞紐等。
可供開發利用的天然水源。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包括江、河、湖、海中的水流,地下潛流及沿海港灣和潮汐等。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可對防洪、除澇、灌溉、發電、航運、供水、養殖、捕撈、淡化等方面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1.水草名。
1.水災。
1.菱角。
1.小水珠,水點。
1.亦作"水?"。
2.謂從高處流下如垂簾的水。多指瀑布。
3.舊時茶館的標幟。用布綴于竿頭,懸在店門上,招引茶客。也稱望子。
1.瀑布遮掛的山洞。
1.一種形狀似蓮的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