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貶到邊遠的地方。
1.見"解民倒懸"。
1.消災求福的一種祭祀活動。
1.懂得;知道。
2.猶能吟,會吟。
3.講述,訴說。
1.解送典鋪,抵押換錢。
1.當鋪。
1.見"解典鋪"。
又稱反調制”。從已調波中重現調制信號的過程。如檢波、鑒頻等。
1.說明解試情況的公文。
1.指正月之水。
①中和機體內有桅的物質。②中醫指解除上火、發熱等癥狀。
1.脫落。
1.亦作"解墮"。亦作"解隋"。
2.懈怠。
1.唐制,進士舉于鄉,給解狀有一定名額,故稱解額。
1.亦作"解阸"。
2.解救危難。
1.見"解厄"。
1.脫去耳飾。古代婦女請罪的表示。
1.猶發解。
2.起解發送。
解除疲乏,恢復體力穿著棉衣睡覺不~。
1.解救的方法。
2.講法。
1.指開船。
2.指停船。
1.解除煩悶。
2.見"解煩兵"。
1.三國吳所建的軍隊名號。寓戰無不勝,能解困危之意。《三國志.吳志.韓當傳》"﹝韓當﹞將敢死及解煩兵萬人,討丹楊賊,破之。"亦省稱"解煩"。《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劉備下白帝,權以見兵少,使綜料諸縣,得六千人,立解煩兩部,詳領左部﹑綜領右部督。"后以泛指善戰的精兵。
1.住客店。
1.猶解纜。
為解放人民而組織起來的軍隊,特指中國人民解放軍。
①1941年5月16日創刊于延安。前身是《新中華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1947年3月隨中共中央撤離延安,不久停刊。②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1949年5月創刊于上海。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創辦的出版機構。前身為1937年1月成立的解放周刊社,1938年1月改名解放社。除繼續編輯出版《解放》周刊外,還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政策文件。1949年結束。
被壓迫的民族或階級為了爭取解放而進行的戰爭,特指我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1.解送的費用。
2.解送款項。
1.剖析明白。
2.謂勸解而使爭忿雙方分開。
1.排解紛亂;排解糾紛。語出《老子》"挫其鋭,解其紛。"
1.謂為人調解糾紛或排除危難。
1.猶解紛。
1.解下印綬。指辭官。
1.解開羅網。
1.解下參加皇帝舉行祭典時所著的蔽膝。借指離開朝廷官位。
1.猶押送。
1.唐代科舉制中稱鄉薦第二名。
2.明清時相沿稱鄉試第二名。
1.解去捆縛。
1.謂和解而消除怨恨。
1.謂上交和發放。
1.古代地方向朝廷鹽薦送人才。
1.見"解構"。
1.詭詐之辭。
1.邂逅,偶然相遇。
1.亦作"解故"。
2.注釋。
1.猶尸解。解脫骸骨。謂登仙。
1.謂除去吝惜之心。
1.見"解詁"。
2.借故解說。
1.解免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