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創辦的出版機構。前身為1937年1月成立的解放周刊社,1938年1月改名解放社。除繼續編輯出版《解放》周刊外,還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政策文件。1949年結束。
1.語出《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筆如椽"夸贊別人文筆雄健有力或文章氣勢宏大。
古代殺頭的死刑惟大辟無可要,然猶質其首。
1.上首﹐位置較尊的一側。
1.亦作"大弁"。
2.大法。
1.見"大卞"。
1.拉屎。
2.屎。
1.見"大遍"。
1.亦作"大徧"。
2.唐宋大曲用語。遍﹐樂曲的一套。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組成﹐凡完整演唱各遍的﹐稱大遍。
1.見"大辯"。
1.亦作"大辨"。
2.能言善辯。
1.外表﹐外部。
1.長別。
2.大略﹐大致。
3.從大類上區分。
4.山名。
1.在豫﹑鄂﹑皖三省邊境﹐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拔一千米左右﹐主峰天堂寨在湖北省羅田縣東北﹐高1729米。富林﹑礦資源。
長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嶺。從西北向東南斜貫湖北和河南、安徽交界處。拔10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西北支脈有風景名山雞公山。
1.周王朝對來朝覲的要服以內的諸侯的尊稱。
2.泛指國賓。
3.古鄉飲禮﹐推舉年高德劭者一人為賓﹐也稱"大賓"。
1.人數多﹑聲勢大的軍隊。
2.大的戰爭。
3.舊時對兵士的俗稱。
1.傳說仙人名。
1.《禮記.禮運》"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鄭玄注"柄﹐所操以治事。"謂禮為人君持以治國之本◇以"大柄"喻握以治事的大權。
1.用面粉烙制的大張的餅。
2.方言。燒餅。
1.死的婉辭。
2.重病。
長篇小說。李b171H俗鰲1937年發表。為反對清政府出賣川漢鐵路筑路權,夏之時、林紹泉等人組織了保路同志會,遭到血腥鎮壓。保路運動由請愿發展為武裝反抗。作品事件紛繁,人物眾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階級、各階層、各政治派別之間錯綜復雜的斗爭。
1.方言。一種面制點心。
1.方言。地方性甲狀腺腫。因食物缺碘引起﹐患者脖子前部腫大。
1.稱老年男子。
2.宋時稱飲食行業的年輕伙計。
3.父親的長兄。
1.稱呼丈夫的嫂子。
1.稱呼丈夫的哥哥。
1.稱丈夫的哥哥。
1.古白布冠。
2.粗絲織成的厚帛。
3.指古代行聘問之禮時使者所用的旃。即純赤色曲柄旗。
1.掌管卜筮的官員。
1.即大不敬。宋避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諱改。
1.至多也不過。
1.封建時代重罪之一。謂不敬皇帝。
1.了不得。表示情況嚴重。
2.至多也不過。表示最大限度。
1.公認的不是或過錯。
1.古指麻制粗布。
2.指寬幅的棉制土布。
3.古代貨幣名。王莽所鑄的十布之一。
步子大,走得快大步流星,跨進校門。
1.謂為數眾多。
2.指整體中的大部分。
3.謂卷帙浩繁的書籍。
4.謂卷帙浩繁。
1.卷帙浩繁。
2.指篇幅大的書。
1.大城市;大市鎮。
1.堪當重任之才;學識很高的人。
1.同"大才盤盤"。
1.謂有大才干。
1.出眾的才能。
2.指才能出眾的人。
可以派大用場的材料作小用場,多比喻人事安排使用不當而致屈才安排工作要量才錄用,防止大材小用。
1.古代天子祭日所穿的禮服。
2.猶言運道好。
1.酒席中后上的大碗的菜﹐如全雞﹑全鴨﹑肘子等。
2.泛指酒席。
3.舊稱西餐。
1.大龜。
1.參政的別稱。
1.飽餐。
2.舊時指西餐。
1.即大餐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