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對佛理的領悟。
2.領會,懂得。
1.亦作"賊焰"。
2.賊人的氣焰。
1.禍害。
1.毀棄道義。
1.賊人的頭顱。
1.指盜賊劫掠偷竊得來的財物。
1.謂出鬼主意。知,"智"的古字。
1.謂損害智慧。
2.賊人的智謀。
3.鬼主意;壞點子。
1.賊人的后代。
2.詈詞。
1.眾賊人,賊徒們。
1.殺害。
1.賊人的頭領。
1.賊寇的家眷親屬。
2.賊寇下屬。
1.即賊人。
2.詈詞。猶壞蛋。
3.竊賊。
1.見"賊臣亂子"。
1.食稻節和稻根的害蟲。比喻桅人民或國家的人。
1.魚鰾﹑魚腸用鹽或蜜漬成的醬。
1.猶如何。
2.猶言干什么。
3.猶言無論如何。
4.猶務必。
5.表示程度。 6.替代某些不說出來的動作。
1.猶怎奈,無奈。
1.同"怎當"。
1.猶安得,怎么能夠得到。
1.見"怎地"。
1.亦作"怎的"。
2.怎樣,如何。
1.方言。怎樣,如何。
1.猶言怎么知道,怎么看得出。
2.猶言且看如何。
長篇小說。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作于1863年。少女薇拉反對買賣婚姻,離家出走,嫁與羅普霍夫。婚后她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創辦了縫紉工場◇與丈夫的朋友吉爾沙諾夫發生愛情。羅普霍夫假裝自殺,赴美國參加廢奴運動。幾年后,他回國并重新結了婚。最后兩家人住在一起,相處融洽。
1.奈何,無奈。
1.猶奈何,無奈。
1.猶怎樣,如何。
2.猶務必。
1.猶怎向。
1.猶言怎么回事。
1.猶怎奈,奈何。
1.怎樣,如何。
1.如何,怎樣。泛指狀況或方式等。
2.如何,怎樣。詢問情況,狀態等。
3.替代某些不說出來的動作或情況。
1.猶怎么著,怎么回事。
1.猶言怎么樣,怎么回事,怎么辦。
2.猶言無論如何。
1.猶誹謗。
1.亦作"譖訴"。
2.讒毀攻訐。
1.讒害妒嫉。
1.詆毀指摘。
1.進讒言毀謗。
1.亦作"潛構"。
2.讒間誣陷。
1.謂進讒言傷害。
1.讒間毀謗。
1.惡言離間。
1.讒害。
1.讒毀他人。
2.讒毀他人的人。
1.日積月累的讒言。語本《論語.顏淵》﹕"浸潤之譖。"
1.謂進讒言殺害。
1.讒言。
1.詆毀和訟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