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何,怎樣。泛指狀況或方式等。
2.如何,怎樣。詢問情況,狀態等。
3.替代某些不說出來的動作或情況。
1.征購。
1.同"賣劍買牛"。
1.猶言賣劍買牛。
1.玩弄手法。
2.賣弄,有意顯示。
1.宋元的一種包稅制度。宋初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由官府核計應征數額,招商承包。包商(買撲人)繳保證金于官,取得征稅之權◇由承包商自行申報稅額,以出價最高者取得包稅權。元時的包稅范圍更加擴大。
1.猶言尋煩惱,惹禍患。
1.舊時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黃不接時,利用農民經濟困難,殺價預購青苗,或以接收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貸,稱"買青";從農民方面來說,稱"賣青"。
1.舊時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黃不接時,利用農民生活上的困難,殺價預購農民地里的青苗,莊稼成熟后,歸其所有,或以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貸,從中獲取暴利。也稱放青苗。
1.謂受人財物后為人求情。
1.猶買通。
1.買。取,語助詞。
1.出錢買取空缺的官位。
1.出錢買囑他人認罪。
1.謂時光難得,宜加珍惜。
1.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載"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后以"買山"喻賢士的歸隱。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1.謂退隱。
1.謂退隱。
1.為隱居而購買山林所需的錢。
1.謂退隱。
1.賄賂上司,央告下人。
1.見"買上告下"。
1.被買去當奴仆的人。
1.博取聲譽。
1.古時官府或豪富設立臨時集市,招徠小經紀人,并給與賞賜,而使市場繁榮興旺。以之作為一種德政或善舉。
2.購物。
1.猶收買。
1.方言。采購員。
1.添壽。
1.出售。
1.買取。
1.古代粵地到河邊汲水浴尸的喪俗。
1.購買私鹽。封建社會,鹽歸官營,買賣私鹽屬違法行為。
1.謂從死罪中贖出。
1.出錢雇人頂替。
1.宋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后因以"買田陽羨"指辭官歸隱。
1.喻不切實際的貪心妄想。
1.用財物收買別人使受利用。
1.以賄賂求得逃脫。
1.謂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意為差強人意。
2.指摹仿名人的字畫雖然逼真而終差一等。
1.出錢找個安身之處。
1.職官名。"雜買務"的簡稱。負責采購物品。
1.即帳本。
1.見"買閑"。
1.指平日的買笑錢。
1.謂狎妓游冶。
2.薔薇花的別名。
1.狎妓所費的錢。
1.見"買笑金"。
1.見"買笑追歡"。
1.嫖娼狎妓,尋歡作樂。
1.謂花錢使人休妻。
2.指花錢為妓女脫籍。
1.用錢財交易,使中斷婚姻關系。買休,化錢使人休妻;賣休,受錢后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