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盜賊劫掠偷竊得來的財物。
1.挑選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蕩的生活方式。
1.被選中與公主匹配。
2.指為公主擇偶。
1.管甚,論甚。猶言不管,不論。
1.謂選擇優美的樂音。
2.研求詩韻,指吟詩作賦。
1.亦作"?勝"。
2.尋游名勝之地。
1.指《選》體詩。
1.周代鹽人才的一種制度。錄取鄉人中德業有成者。
2.泛指鹽人才。
3.挑選士兵。亦指精選出來的兵士。
1.謂自選差使。
2.考選舉士,銓選職官之事。
3.借故生事。
1.明代稱選入宮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
1.古代鹽官吏所進行的考試。
1.選擇收錄。
1.從眾多人員中選出的能手。多指參加體育比賽的人。
2.指能手,老手。
3.指編選文章的本領。
1.被選中的最佳者。
2.指首先鹽任用的人。
1.經過選定授以官職。
1.唐代應舉者在考試前將所作詩文投送朝中顯貴,以求賞識。
2.指應舉者于考試前所上顯貴的詩文。
3.選編詩文刻印成書,以供應試者仿作揣摩。
1.猶挑選。
1.舊時主管銓選官吏的機構。
1.挑選推薦。
1.通過挑蜒其中的一部分淘汰。
1.選擇題材和名稱。亦指選定的題目。
1.舊稱南朝梁蕭統《文選》所選詩歌的風格體制。
2.仿《文選》風格體制所寫的作品。
3.舊指銓選官員的規例。
1.選兵。《詩.小雅.車攻》"之子于苗,選徒囂囂。"馬瑞辰通釋"此言選徒亦謂具卒徒,囂囂為卒徒眾多之貌。"《宋史.謝靈運傳》"惟授首之在晨,當盛暑而選徒。"一說,為清點車輛士卒。見《詩》毛傳。
1.鹽推舉。
1.指被舉薦者的門望。
1.猶選派。
1.選錄前人的文章,另編一書。
1.謂應節而舞。語出《詩.齊風.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陳奐傳疏"選者,正其舞位之謂也……舞位正,則與樂節相應。"
1.見"選色征歌"。
1.古代一種賭錢之戲。
1.見"選仙"。
1.片刻;一會兒。
1.選用賢能的人。
1.見"選賢與能"。
1.見"選賢與能"。
1.鹽任用賢能的人。與,通"舉"。
在可供自由挑選的科目中選擇自己所要學的科目。
與必修課”相對。主要指高等學型中等專業學校中學習某一專業的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學習的課程。在教學計劃中一般不作硬性規定。分限制性選修課程(指定選修課程)和非限制性選修課程(任意選修課程)兩種。
1.謂鹽人才和升官晉級的程序。
1.鹽人才授以官職。
1.唐李林甫有女六人,相傳林甫常令其女于寶窗下嬉戲,每有貴族子弟入謁,使女于窗中窺視,自選可意者事之。謂之"選婿窗"。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選婿窗》。
1.研究《昭明文選》的學問。
1.擇言;措辭。
斷定事物情況有幾種可能的復合判斷。組成選言判斷的各個判斷,叫選言支。一個選言判斷至少有兩個選言支。選言支之間,可以是相容的關系,也可以是不相容的關系。前者用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做邏輯聯結詞,至少要有一個選言支是真的,該選言判斷才是真的◇者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做邏輯聯結詞,只有在一個選言支真的情況下,該選言判斷才是真的。
運用選言直言推理所作的證明。間接證明的一種。以論題為一個選言支,構造一個窮盡該問題一切可能的選言判斷,并斷定除該選言支外,其他選言支都是假的,從而斷定論題是真的。如為了證明電燈突然熄滅是因為燈泡壞了,可以構造選言判斷如下電燈突然熄滅,或者是因為停電,或者是因為保險絲燒斷,或者是因為線路發生故障,或者是因為燈泡壞了。”然后根據事實斷定前三個選言支為假,從而斷定論題是真的。
第一個前提是選言判斷,第二個前提和結論都是直言判斷,分別肯定或否定該選言判斷的一個或幾個選言支的推理。
1.亦作"選艷"。
2.挑選美女。
1.鹽舉薦。
1.猶言數一數二。謂出類拔萃。
1.選擇整體中的一部分加以翻譯。
1.謂辭去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