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繼承并振興。
1.亦作"驅赫"。
2.驅趕嚇唬。
1.先驅。
1.驅除邪祟。
1.見"驅脅"。
1.驅趕。
1.《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后以"驅鹽車"喻任賤役。
1.趕羊,驅趕羊群。
2.引申為牧羊。
3.猶治民。語出《史記.五帝本紀》"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唐張守節正義"《帝王世紀》云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數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于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于大澤﹐進以為將。"
4.比喻容易。
1.漢臣蘇武出使匈奴被禁﹐餐氈嚙雪,持節牧羊,堅貞不屈。見《漢書.蘇武傳》◇以"驅羊舊節"比喻堅貞的氣節。
1.喻以弱擊強。
1.驅逐妖魔。
1.驅逐﹑拉拽。
1.役使。引申為運用。
1.驅趕推送。
1.驅趕奔涌。
1."為淵驅魚"之省。語出《孟子.離婁上》"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驅,同"驅"。比喻驅趕人民群眾投向敵方。
1.驅使;差遣。
2.控制,駕御。
1.驅迫。
1.指喘氣。呿,張口;嗋,閉口。
1.口大張貌。
1.張嘴說不出話的樣子。形容驚懼或理屈。
1.張口舒氣;呼吸。
2.指吟詠。
1.呼吸。唫,同"吟"。
1.亦作"閴爾"。
2.寂靜貌。
1.黑暗無光。
1.亦作"閴寂"。亦作"?寂"。
2.靜寂;寧靜。
3.斷絕;寂滅。
1.亦作"閴靜"。
2.寂靜;寧靜。
1.空廓廣闊。
1.寂靜。
1.亦作"閴滅"。
2.消失,不復存在。
1.亦作"閴默"。
2.寂靜無聲。
1.斷絕的樣子。
2.寂靜冷落貌。
1.謂空蕩蕩,沒有一人。
1.亦作"閴閴"。
2.寂靜貌。
1.亦作"閴然"。
2.形容空無所有。
3.寂靜貌。
1.空虛貌。
2.寂靜貌。
1.亦作"閴若"。
2.寂靜貌。
3.形容煙消火滅。
1.寂靜。
1.亦作"閴無人聲"。
2.謂靜寂得沒有一點人聲。
1.同"闃其無人"。
1.亦作"覷邊"。
2.窺伺邊境。
1.亦作"覷便"。
2.謂瞅個方便的機會。
1.亦作"覷步"。
2.偵察窺探。
1.亦作"覷當"。
2.照顧,照看。當,助詞。
1.亦作"覷定"。
2.瞄準;看準。
1.照管。
1.亦作"覷見"。亦作"覷見"。
2.看見;窺見。
1.猶言看了,看罷。
1.猶窺視。
1.亦作"覷覷然"。
2.窺視貌。
1.亦作"覷探"。
2.窺察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