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成就。
2.謂辦事干練而有成效。
1.見"周圓"。
1.圍墻;城墻。
1.周城的原野。周,地名,在岐山南。為周室之發祥地。
2.泛指中國的土地。
3.廣闊的原野。
1.亦作"周員"。亦作"周圜"。
2.循環。
3.周圍;范圍。
4.圓滿;圓全。
1.四周的邊緣。
1.見"周圓"。
1.周正建子,以夏歷十一月為正月,稱周月。
2.滿一個月。
1.密云,濃云。《淮南子.俶真訓》"譬若周云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為雨。"高誘注"周云,密雨云也。"一說即朝云。
1.亦作"周匝"。
2.周圍。
3.環繞。
4.周到;周密。
1.見"周帀"。
1.恩寵。
1.猶遍賞,一一觀賞。
1.猶穿戴。
2.包圍。
1.周遍張設。
2.四處奏起。
3.猶惆悵。
4.焦躁急迫貌。
1.宋代濂關洛閩四派理學家周敦頤﹑張載﹑二程(程顥﹑程頤)﹑朱熹的合稱。
1.猶言遍揚,遍布。
1.謂居喪一年。杖,指居喪時所用的竹杖。
1.見"侏離"。
1.征伐討滅。
1.討罰悖逆。
1.誅殺。
1.貶責。
1.誅求﹑剝削。
1.誅滅。
1.見"誅鼌錯"。
1.亦作"誅晁錯"。
2.漢景帝時﹐鼌錯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請削諸侯之地﹐于是吳楚七國以誅鼌錯為名反叛。見《史記.吳王濞列傳》﹑《袁盎鼌錯列傳》◇以"誅鼌錯"為清君側之典。
1.聲討懲處。
1.誅滅。
1.猶誅滅。
1.殺戮。
1.見"誅鼌錯"。
1.誅殺。
1.懲治作惡者。
1.謂責其罪而放逐之。
1.誅殺貶斥。
1.征服。
1.謂嚴懲故意犯罪的人﹐寬赦無意中犯錯誤的人。
1.被討伐的國家。
1.誅殺并剁成肉醬。泛指殘酷地殺害。
1.殺害。
1.斥責﹐呵斥。
1.誅殺。
1.見"誅剪"。
1.《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于是乎有京觀以懲淫慝。"后遂以"誅鯨"指誅殺大奸首惡。
1.誅滅﹔滅絕。
1.需索攫取。
1.求索聚斂。
1.殺戮和流放。
1.誅殺﹔殺害。
1.懲治首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