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陶﹑瓷土﹑耐火材料等經加工﹑成形﹑干燥但未燒成的半制品。
1.指低劣的弓矢。
1.徒然說,白說。
1.因冤枉或不應受的損害而死。
2.指冤抑而死的人。
1.舊謂陰間枉死鬼所住的地方。
1.即枉死城。
1.舊指受冤屈而死的人變成的鬼。
1.枉死城。
1.冤案,錯案。
1.誣告。
1.據漢劉向《說苑.權謀》,有人見鄰人煙囪直立且旁有積薪,勸其改為彎曲煙囪并移走積薪;鄰人不從,后果失火◇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1.枉曲紊亂之事。
1.敬辭。猶言承蒙問候。
1.無辜遭受誣陷。
1.不義之財。
1.謂不義之財難于消受,反而招災惹禍。
1.錯誤,差誤。
1.謂無罪而被捉拿入獄。
1.猶枉法。
1.冤枉陷害;無故陷害。
2.無辜而陷入。
1.邪惡不正。亦指邪惡不正的人。
1.白說,空說。
1.冤屈。
1.同"枉費心機"。
1.屈尊告訴。敬辭。
1.謂抑制欲念。
1.無辜被害。
1.指琴曲《烏夜啼引》或《烏啼引》。
1.即《烏夜啼引》。琴曲名。
1.猶言昏天黑地。比喻社會黑暗。
1.古時一種精制的紙。
1.赤銅。
1.烏鳥的頭。
2.長著黑發的頭。借指年少。
3.堇草或附子的別名。根莖塊狀,有毒,可作鎮痛藥。
4.古時指牛馬等動物的后足外節。
5.芡實的俗稱,亦叫雞頭。
1.烏頭變白。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1.烏頭變白,馬首長角。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1.同"烏白馬角"。
1.指漁人用以捕魚之鸕鶿。
1.暈厥。
1.虎的別稱。原作"于菟",于音"烏",故也作"烏菟"。
英國莫爾著。歐洲第一部影響較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寫于1516年。烏托邦”的原意為烏有之鄉”。作者在書中描繪了一個烏托邦的社會,在這社會里沒有私有財產,人人都從事勞動◇烏托邦”也成為空想”的同義語。
1.墨的別名。
2.見"烏桓"。
3.姓。北周王軌受賜姓烏丸氏。見《周書》本傳。
1.暈厥。參見"烏頭暈"。
1.古國名。
1.即烏木。
1.形容身體中穴位受針后氣至之象。
2.歌呼聲。
1.象聲詞。
1.犀牛的一種。皮可為甲,角可為器具﹑飾物,又可入藥。亦指烏犀的角或其制品。
2.皂莢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皂莢》。
1.同"嗚呼"。
2.嘆詞。
1.《漢書.循吏傳.黃霸》"﹝黃霸﹞嘗欲有所司察,擇長年廉吏遣行,屬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郵亭,食于道旁,烏攫其肉。民有欲詣府口言事者適見之,霸與語道此◇日吏還謁霸,霸見迎勞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為烏所盜肉。'吏大驚,以霸具知其起居,所問豪牦不敢有所隱。"后因以"烏銜肉"為下情上達之典實。
1."烏衣巷"的省稱。
1.即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