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后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為琴的別稱。
2.《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無聲。帝以問華,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為魚形,扣之則鳴矣。'于是如其言,果聲聞數里。"后因以"枯桐"代指擊鐘的直長形木魚。
1.彎曲的小路。
1.空自斷絕。
1.曲法審訊無罪之人。
1.枉曲苛刻。
1.謂屈服改口。
1.肆意胡言,造謠生事。
1.見"枉口拔舌"。
1.見"枉口拔舌"。
1.猶何苦。
1.指枉殺。
2.指枉加的酷刑。
1.枉法恣肆。
2.謂枉錯淫濫,使無辜受害。
1.徒勞。
1.冤屈受累。
1.謂歪曲顛倒。
1.謂邪惡勢力。
1.彎曲的道路。
2.冤枉路。
1.枉殺。
1.猶荒謬。
1.枉死。
1.比喻違背準繩﹑準則。
1.曲木,彎木。
1.白白地蒙受。對人來訪的敬詞。
1.見"枉橈"。
1.謂走彎路。
1.比喻錯誤地模仿別人。
1.猶枉駕。
1.猶邪念。
1.謂違法曲斷;不公正。
1.謂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1.歪曲,違背。
2.謂使受冤屈。
3.謂屈尊就卑。
1.猶辜負。
1.徒然,白費。
1.紛亂貌。枉,通"狂"。
1.亦作"枉撓"。
2.違法曲斷,偏私不公,使有理不申。
3.曲弱;彎曲。
4.指曲弱之木。
1.山名。又名上陽山。在河南省??h西北。
2.謂枉勞人,麻煩別人。
1.無罪而亂加殺害。
2.白費,辜負。殺,極甚之義。
1.無罪而錯加傷害。
1.不正之君主。
1.受冤實情。
1.不直之箭。
2.箭名。八矢之一。
3.星名。
1.指低劣的弓矢。
1.徒然說,白說。
1.因冤枉或不應受的損害而死。
2.指冤抑而死的人。
1.舊謂陰間枉死鬼所住的地方。
1.即枉死城。
1.舊指受冤屈而死的人變成的鬼。
1.枉死城。
1.冤案,錯案。
1.誣告。
1.據漢劉向《說苑.權謀》,有人見鄰人煙囪直立且旁有積薪,勸其改為彎曲煙囪并移走積薪;鄰人不從,后果失火◇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