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抹墻的工具。今叫抹子。
1.
瓦工抹墻用的抹子。
1.出自《爾雅·釋宮》鏝,謂之圬。
2.出自《圬者王承福傳》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
3.出自《傷心》詩如何圬者持鏝過,已向比鄰問子孫。
2.
引申為涂抹、粉刷。
1.出自《課代木》詩夔人屋壁,列樹白菊,鏝為墻,實以竹,示式遏。
2.出自《潛書·賤奴》桷腐則改斫之,堊蝕則改鏝之。
3.
通“幕”。舊時錢背面的字幕。
1.出自《燕青博魚》呀呀呀,我則見五個鏝兒乞丟磕塔穩,更知一個字兒急留骨碌滾。
4.
指錢。
1.出自《點絳唇·四友爭春》套曲雙生雖俊風聲眾,蘇卿缺鏝情腸痛。
2.出自《全元散曲·憑闌人·章臺行》花陣贏輸隨鏝生,桃扇炎涼逐世情。
3.出自《元曲釋詞·鏝》鏝,錢的通稱,或作鏝兒。《漢書·西域傳》:“罽賓國……以金銀為錢,文為騎馬,幕為人面。”注:“如淳曰:‘幕音漫。’師古曰:‘幕即漫耳,無勞借音。’”楊慎《丹鉛雜錄》卷五:“今按京師呼錢背曰鏝兒。”宋孫宗鑒《東皋雜錄》:“今之擲錢為博者戲,以錢文面背為勝負。背字曰幕,幕讀如漫。”漫即鏝,北人并以為錢的通稱,或呼錢為子兒。
1.形容張口欲咬人之狀。
1.巉崖,險峻的山崖。
1.宋代詩贊形式的一種說唱文學。以七字句韻文為主。
1.山崖。
1.合適的界限。
1.唐代散樂藝人稱皇帝。
1.山崖﹑山谷。
2.喻指嚴峻的氣度。
1.依傍山崖構筑的房屋。
1.猶范圍。
1.高崖深谷。指隱者所居之處。
1.山崖的邊側。
2.邊際。
1.指言行的檢束。
1.峭壁銳峰。
1.深險的陷阱。多形容心機陰毒奸險。
1.山坡。
1.山崖間的豁口;谷口。
1.高崖峻嶺。
1.從山崖上垂直下落的小股水流。
大概;輪廓將為汝言其崖略。
1.見"崖山"。
1.山崖間野蜂所釀的蜜。又稱石蜜﹑巖蜜。色青,味微酸。
2.指櫻桃。
1.猶始末。
1.考古學用語。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
1.山崖邊。
2.界限,邊際。
1.陡崖深壑;山谷。
2.喻高傲。
1.傲岸矜持貌。
1.即厓山。亦稱厓門山﹑崖門。在廣東省新會縣南大海中。形勢險要,南宋末張世杰奉帝昺扼守于此。兵敗,陸秀夫負帝昺蹈海死,宋亡。
1.岸邊。
1.岸邊。
2.猶界限,范圍。
1.狀如門限的山崖。
1.山崖中部。
1.巖穴,山洞。指隱者所居。
2.比喻隱秘。
1.露齒貌。
2.瘦削露骨貌。
1.食鹽的一種。
1.高崖險峰。
獨特;與眾不同心平氣和,不立崖異|崖異絕俗。
1.猶山崖。
1.山崖的邊際。
2.引申為止境。
1.高崖。
1.依山崖構筑的防守工事。
1.狀如屏障的山崖。
1.山崖的基部。
1.水邊高岸。
2.邊際。
1.指意義的廣度和深度。
1.限度;本分。
1.岸邊叢木。
1.邊際。
2.以喻指文章章節銜接處。
1.亦作"煙侶"。
2.酷愛山水的朋友。
1.亦作"煙縷"。
2.裊裊上升的細長煙氣。
3.指柳條。
1.亦作"煙巒"。
2.云霧籠罩的山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