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貨物換錢。與“買”相對。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公執歸馬者賣之,乃不歸馬。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
3.出自《詠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4.出自《水滸傳》〔石秀〕巴得天明,把豬出去門前挑了,賣個早市。
5.出自《邪不壓正》驢叫你姑夫賣了。
2.
叛賣;出賣機密。
1.出自《墨子·號令》能捕得謀反、賣城、逾城敵者一人,以令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2.出自《史記·秦本紀》鄭人有賣鄭于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
3.出自《南都大略》可法始知為士英所賣,已無及矣。
4.出自《蜜蜂·路》他把我們賣給鬼子!
3.
炫耀;賣弄。
1.出自《莊子·天地》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2.出自《贈韋侍御黃裳》詩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
3.出自《四游記·功完道作佛和仙》一日大眾跑在松樹下頑笑。悟空賣個手眼,變個松樹,果是高大。
4.出自《上海的早晨》我擔心的是其老這樣的人,倚老賣老,橫沖直撞,不把我們放在眼里。
4.
盡量用出來;不吝惜。
1.出自《〈二心集〉序言》新月社的批評家也從旁很賣了些力氣。
5.
給予。
1.出自《春》她樂得賣一個假人情,其實她是為了二哥的緣故。
2.出自《李有才板話》丈完了地這一晚上,得貴想在小戶們面前給恒元賣個好,也給自己賣個好。
6.
方言。耍;扮。
1.出自《東方》大亂賣了一個鬼臉,一蹦兩跳地去了。
7.
量詞。舊時酒店、飯館中稱一份菜為一賣。
1.出自《金瓶梅詞話》來到一個食葷小酒店內,案頭上坐下,叫量酒拿四賣嗄飯,兩大壺酒來。
2.出自《儒林外史》季恬逸點了一賣肘子,一賣板鴨,一賣醉白魚。
1.羈旅者登高望遠。
1.群棲。
1.群行;結伴而行。
2.遠行;去外地辦事﹑謀生或游覽。
3.遠行的人。
1.一種專門辦理旅行業務﹐為旅客安排旅行日程﹐提供交通工具﹑食宿﹑導游等項服務的機構。
1.旅人困頓愁苦的面色。
1.餞行的宴席。
1.指南飛或北歸的雁群。
1.歸燕。燕為候鳥﹐故云。
1.眾人一同謁見。
1.行裝;旅途中穿的服裝。
1.眾人一起作揖。
1.謂為客而放逸。
1.猶旅葬。
1.旅途吟詠。
1.謂鄉里眾人聚飲。
1.眾多的楹柱。
旅游者旅行、游覽集結的目的地,是構成旅游區的基本單元。其數量、質量、規模、分布、性質是影響客源的主要因素,開發、建設和保護旅游點是發展旅游業的關鍵。
旅游服務機構為旅游者設計的旅游活動路線。旅游路線劃分的種類很多。如按游覽日數分為一日游、二日游路線等;按旅游活動的內容和性質分為觀光旅游、專題旅游和科學考察旅游路線等;按所乘交通工具分為徒步旅游、自行車旅游和船舶旅游路線等。
旅游時戴用的帽子。款式多樣。夏季旅游帽,前帽檐多為有色塑料硬片,帽頂透空或用稀薄材料制成,具有通風、透涼、降溫的功能。春、秋季旅游帽,多為斜紋組織的布料制成,帽頂呈流線般圓弧型,飾有對比色的裝飾線條,帽檐很長。
由若干旅游點以及通過旅游路線連接而成的旅游地域單元。比風景區范圍大,一般將旅游資源相對集中,與鄰區有顯著差異,在區內政治、經濟、文化聯系較為密切的地區劃入一個旅游區。如中國的北京旅游區等。
指為旅游者(旅游主體)提供游覽、觀賞、度假、療養、娛樂、休息、探險、考察、交際等活動的客體和勞務。旅游資源的客體分為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其勞務包括導游和各種服務。
1.旅居。
2.指旅居的館舍。
1.謂客死葬于他鄉。
1.謂與眾人共同占卜。《儀禮.士喪禮》"反之東面旅占。"鄭玄注"反與其屬共占之。"一說﹐依其長幼之序而占之。
1.旅途夜臥。
1.謂客死他鄉者之墓。
1.旅舍主人。
1.行裝。
2.遠行人的裝扮。
1.旅費。
1.即黑小豆。復葉﹐花紫黑﹐莢長寸余﹐豆黑色可食。野生﹐亦有種稙﹐多以飼馬。
1.野生的稻谷。
1.落粒自生的麥﹐野生麥。
1.植物落粒自生﹐野生。
以鋁為基的合金的總稱。主要合金元素為銅、硅、鎂、鋅或錳,其次為鎳、鐵、鈦或鉻等。由于鋁的比重小,因此鋁合金單位重量的強度高的接近于優質鋼。一般分為鑄造鋁合金和壓延鋁合金兩類。前者以鑄造狀態使用,常用以鑄造形狀復雜的機械零件;后者能承受壓力加工,其機械性能高于前者。
1.一種礦物。成分是氫氧化鋁或含水的三氧化二鋁﹐白色﹑灰色﹑黃色﹑褐色﹐外表與粘土相似﹐一般成塊狀﹐是提煉鋁的重要原料﹐亦稱鋁礬土。
1.一次又一次。
1.形容次數很多。
1.多次告白。
1.多次見到,并不新鮮。
1.謂收斂驕慢之氣。屢,通"婁"。
1.經常貧困。謂貧窮無財。
2.多次空了。
副詞。表示情況一再出現屢屢創造新記錄|屢屢戰勝對方。
1.一再會盟。
1.多次變易。
2.多次遷徙。
1.接連多次歌舞。亦謂歌舞無度。
2.常常舞動。
1.數月。
1.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用來打拍子的樂器。多用狹而長的竹板做成。
1.詳細陳述。
1.分割細碎。
2.詳細分析。
1.金絲。
2.以金絲為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