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脈”。亦作“衇”。
2.
血管。
1.出自《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也。
2.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張脈僨興,外強中乾。
3.出自《續博物志》計然云:人受命於天地變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而脈。
4.出自《論衡·書虛》秦武王與孟說舉鼎不任,絕脈而死。舉鼎用力,力由筋脈,筋脈不堪,絕傷而死,道理宜也。
3.
脈搏,脈息。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切其脈,得肝氣。
2.出自《雜說》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
3.出自《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小娘子伸出手臂來,教王婆看了脈。
4.出自《朝花夕拾·父親的病》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沒有脈。
4.
按脈診病。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下·華佗》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欲成內疽,腥物所為也。”
2.出自《世說新語·術解》小人母垂百歲,抱疾來久,若蒙官一脈,便有活理。
5.
指地下水。
1.出自《周禮·天官·瘍醫》以咸養脈。
2.出自《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脈動知春早,隈墺陰深長苔草。
6.
指事物如血管連貫有條理者。
1.出自《史記·蒙恬列傳》﹝長城﹞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余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
2.出自《文心雕龍·章句》故能外文綺交,內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
3.出自《詠小瀑布》細脈穿亂沙,叢聲咽危石。
4.出自《珊瑚鉤詩話》《閬中歌》辭致峭麗,語脈新奇。
5.出自《北山作》詩山行忘路脈,野坐認天文。
7.
血統、宗派等相承的系統。
1.出自《癸辛雜識別集·襄陽始末》古今所恃以立國於天地間者,獨有此一脈,言脈猶活,國脈其有瘳乎?
2.出自《隱居通議·理學一》昌黎論傳道,而曾子、子思不得續孔子之脈。
3.出自《復鄧石陽書》吾謂真正能接趙老之脈者,意者或有待於兄耳。
8.
植物葉子、昆蟲翅膀上像血管的組織。如:葉脈。
1.中國舊時民間不動產買賣典當﹐在契約成立后﹐新業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納稅契的行為。一經稅契﹐白契即可換成紅契﹐并辦理過戶手續。
1.中國舊時民間不動產買賣典當﹐在契約成立之后﹐新業主向官署辦理過戶手續時所繳納的稅款。
1.納稅的錢。
1.謂收稅專利。
1.以物贈送人。
1.指有虎出沒常使人送命的荒涼之地。
1.征稅收入。
1.謂過期而服喪。
1.駐宿的館舍。
1.元代地稅名。
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方式。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體現國家同社會集團、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關系。稅收用于維持政府機構的開支,以執行國家的各種社會職能。
1.納稅。
1.以言語游說他人。
1.征收賦稅的工作。
1.征收糧稅。
1.應征稅的數額。
1.舊時官府給予納稅人的納稅憑證。
1.唐藩鎮于朝廷規定的常稅之外﹐巧立名目﹐括取民財﹐進貢皇帝﹐稱"稅外方圓"。
1.正稅外再征的錢。
1.租借房屋。
1.征稅的事務。
2.古代對稅務官署的簡稱。
1.應征稅的物品。
1.休止憩息。
1.即租稅。
1.稅收的款項。
1.脫衣﹐解衣。稅﹐通"捝"﹑"脫"。
1.猶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1.猶稅金。舊時海關稅收按銀兩計算﹐故名。
1.驗稅的印章。
1.租房居住。
1.稅收的來源。
1.征稅的規則和實施條例。
1.征稅章程。
1.稅收政策。
1.國家稅收的制度。
1.國家規定的稅收種類。
1.租稅。田租和賦稅。
1.植物名。又稱瞑菜。
1.植物名。又名瞑菜。
1.猶夜長夢多。比喻時間長,事情易生變化。
1.指嬰兒用的搖籃之類。
1.酣睡。
2.比喻麻痹大意或浪費時光。
1.袋狀的被子。供嬰兒﹑幼兒或露宿的人使用。
1.倦極假寐。
1.即臥佛。
1.謂伏幾打盹。
1.道教內丹家氣功的一種。《呂祖全書》有陳希夷《睡功訣》,《兩同通書》有《睡功訣》,羅春浦有《先天睡功》,陳自得有《大睡功》等。
1.《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后因以"睡國"謂睡眠的境界。
1.進入睡眠狀態。
1.專供睡覺時穿的比較寬松的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