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冶煉;用加熱等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
1.出自《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鍊精剛。
2.出自《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3.出自《靈墟山》詩伏鍊九丹成,方隨五云去。
4.出自《元史·刑法志三》諸出銅之地,民間敢私鍊者禁之。
2.
消除,化除。
1.出自《謝安論》嗚呼!蓋未有力不足以舉天下之煩,氣不足以鍊天下之苦,性情不足以扶持天下之一偏,而可以大有為者也。
3.
錘煉文句。參見“鍊字”、“鍊句”。
1.出自《詩人玉屑·詩有四煉》一曰鍊句……二曰鍊字。
2.出自《白雨齋詞話》谷人輩工於鍊字耳,迦陵則精於鍊句。
3.出自《一瓢詩話》篇中鍊句,句中鍊字,鍊得篇中之意工到,則氣韻清高深渺,格律雅健雄豪,無所不有,能事畢矣。
4.
文句精煉。
1.出自《鳳棲梧》詞愛我竹窗新句鍊,小砑綾箋,偷寄西飛燕。
2.出自《平書·文藝上》《十三經》之文,無不鍊者,甘使人讀之不解而不肯易其言。
5.
修煉;陶冶。
1.出自《抱樸子·金丹》服此二物,鍊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2.出自《治氣治心》凡人之情,養之於閑,則始可期於猝,鍊之於緩,則始可責其效於臨時。
3.出自《詔書蓋璽頒行論》皆真心悔罪,修好鍊正,以為天父子女矣。
6.
枉法陷人于罪。參見“鍊鍛。”
1.出自《正字通·金部》鍊,酷吏巧入人罪曰鍊。
1.指公馀休息。
2.指退休家居。
1.山谷名。在今湖北武昌西樊山﹑郎亭山之間。唐孟士源曾與元結同隱于此,名之曰"退谷"。結為作《退谷銘》,并序曰"抔湖西南是退谷……時士源以漫叟退修耕釣,愛游此谷,遂命曰'退谷'。元子作銘以顯士源之意。"后以"退谷"代指退老﹑歸隱之處。
1.退出股份。
1.謂器物陳舊而不用。
2.指陳舊不用的器物。
1.出口貨物經海關查驗放行后,因故不能裝運出口,由貨物所有人或代理人向海關辦理退運手續。
1.猶辭官。
1.一種生漆。初漆時光澤較暗,后逐漸發亮,故名。
1.辭官歸田;引退。
2.退回;返歸。
1.猶驅鬼。
1.指收回。
1.指粉紅色。
2.謂紅光減退。
1.向后退卻。
2.謂倒退。
3.比喻做事遇到困難而畏縮。
1.謙退厚重。
①在進化過程中,生物體的某一或某些器官全部消失,或部分殘留成為痕跡器官的現象。人的闌尾和尾椎骨、海豚和蟒蛇殘存的后肢骨,都是痕跡器官。②泛指事物由優變劣,由好變壞,由強變弱他安于享樂,革命意志退化了|最錯誤的見解就是誤認白話為古文的退化。
1.退回;返回。
2.交還;歸還。
1.退還不合適的,換取合適的。多指貨物而言。
1.退還原物。
2.返回原處。
1.退縮;后悔。
1.解除婚約。
1."吐谷渾"的急讀。
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根據要加工的金屬或制品的材料以及加工的目的,將金屬或制品加熱到一定溫度,控制一定時間后讓其慢慢冷卻。常可改變金屬內部組織或晶粒,以便于加工或獲得預期的電性、磁性或其他性能。
1.退出集體伙食。
2.指退回預繳的伙食費。
3.退出幫會團伙。
1.把買來或訂購的貨物退給原出售單位或生產單位。
1.亦作"退跡"。
2.謂改變行跡。
3.退歸;退居。
1.退職家居;退居。
1.猶退款。
1.見"退減"。
1.猶剪除。
1.猶壓驚。
1.退讓靜默。謂不謀進用。
1.退職家居。
2.謂退位移居。
3.寺院中方丈的居所。
4.供臨時休息的房屋。
5.謂退到次要的地位。
1.退縮倦怠。
1.撤退軍隊。
2.指撤退的軍隊。
1.下課。
1.退還預付的錢或多收的款。
1.精神衰退,處事昏憒。
1.猶潰退。
1.退休養老。
1.方言。猶退燒。
1.退卻的道路。
2.比喻回旋的余地。
1.一起進退。
1.幾個相關數遞減的比率。
1.倒退落后。
1.謂毛羽脫落。
2.猶煺毛。
1.舊時官署吏役卯時到職謂之應卯,長官于卯時點名為點卯。故以"退卯"謂吏胥退役。
1.罷退;免職。
1.猶除名。
1.愚妄固執。
1.堅硬而沉重。
1.佛教語。粗劣的磚塊。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語本《景德傳燈錄.南岳懷讓禪師》"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磚于庵前石上磨。一曰'師作什?'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得成鏡邪?'師曰﹕'坐襯豈得作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