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的一種用來耕田的農具,形狀像木叉。
2.
名詞
古代農具耒耜上的木柄。
1.
古代一種可以腳踏的木制翻土農具。
1.出自《管子·海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
2.
指耒耜的木把。參閱劉仙洲《中國古代農業機械發明史》第一章四、五。參見“耒耜”。
1.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
3.
犁的別稱。參見“耒耨”。
1.出自《易·系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2.出自《莊子·胠篋》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3.出自《擬李靖破頡利可汗露布》佇見興耒耨於沙場,戢干戈於武庫。
1.運柴的船。
1.樵夫。
1.憔悴﹐瘦弱萎靡。
2.引申指聲音萎靡急促。
1.看輕;看不起。
1.方言。小看。
1.看見。
1.看望;探視。
2.觀看;注視。
1.看清;察覺。
1.看清;看穿。
1.方言。巫婆;巫師。
1.亦作"趫材"。
2.矯健輕捷之才。
3.指矯健輕捷之士。
1.見"趫才"。
1.指矯健善沖殺的士卒。
1.矯健輕捷的人。
1.矯捷勇猛。
1.猶趫捷。
1.敏捷強健。
2.形容曲調節奏緊湊﹑音聲雄壯。
1.矯健敏捷。
1.猶趫勇。
1.勇健敏捷。
1.指矯健而善于攀高的人。
1.矯捷馳驟貌。
1.矯健輕捷。
1.超越;騰躍。
2.攀越。
1.矯捷強壯。也指矯捷強壯的人。
1.壯健迅捷。
1.矯捷勇猛。
1.見"顦顇"。
1.亦作"顦悴"。
2.形容枯槁瘦弱。
3.憂愁;困苦。
1.靈便;靈巧。
1.詭辯。
1.奸詐刻薄;輕浮淺薄。
1.工巧非人所能及。
1.語本《孫子.作戰》。指用兵弄巧立異,反而造成行動遲緩。
1.見"巧倕"。
1.亦作"巧垂"。
2.相傳堯時巧匠名倕,故稱巧倕。
1.善于言辭。
2.虛偽之辭。亦指巧妙的言辭。
1.猶巧計。
1.以不實之語進行詆毀。
1.工巧的對偶詞句。
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巧妙。語出趙孟b13e!對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p>
1.宋代婦女額發式樣的一種。
1.唐代官府技術工匠中的高手。
1.謂善于伺機發言,每能猜著。
2.指善于判斷而每能應驗。
1.取巧以避免觸犯法令;枉法,玩弄法令。
2.巧妙的方法。
1.花言巧語。
1.聰明能干的婦女。
2.指偷巧的婦人。
3.鷦鷯。
1.技藝高超的工匠。
1.偽詐。
1.舊俗七夕時用面和糖等制成片狀,以油炸脆,供乞巧用的點心。今市上有一種油炸的點心,亦稱巧果,不限于七夕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