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明朗,明亮,光線充足。
2.
動詞
聲音清晰響亮。
3.
名詞
(Lǎng)姓。
4.
形容詞
明快。
1.
亦作“朖”。亦作“朤”。
2.
明了;解悟。參見“朗悟”。
1.出自《方言》楚謂之黨
3.
清澈。
1.出自《與謝莊三連句》詩霞暉兮澗朗,日靜兮川澄。
2.出自《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春深秦山秀,葉墜清渭朗。
4.
高。
1.出自《漢太尉楊公碑》文以典籍,尋道入奧,操清行朗,潛晦幽閑。
2.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文帝即王位,誅丁儀
3.出自《送蔡子壽》詩彼美蔡氏子,任也堪將相;唯儔亦異材,朗立萬人上。
4.出自《仁學》腦之形有量而思無量,或一世界,或數世界,或恒河沙數世界,莫不朗懸目前,了了可辨。
5.
謂聲音洪亮。
1.出自《論衡·氣壽》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
2.出自《七命》音朗號鐘,韻清繞梁。
6.
方言。怎么。參見“朗個”。
1.出自《天亮了》并且你駕不把男將除掉,就是抓過來了,她們還不是藕斷絲連,她朗肯心死眼閉地愛你駕呢?
7.
指高聲。參見“朗吟”、“朗誦”。
1.出自《孔雀膽》拔出佩刀,向天朗訴。
8.
明亮。
1.出自《詩·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終。
2.出自《說文·月部》朗,明也。
3.出自《文心雕龍·養氣》水停以鑒,火靜以朗。
4.出自《往平定書所見》詩何人為我起六丁,嵯峨盡墮天宇朗。
5.出自《物妖志·獸·獺》是夜秋月正朗……女昏復蘇。
6.出自《〈三家村札記〉出版后記》吳晗同志在解放前這段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斗的歷史,是昭如日月,朗若星辰的。
1.亦作"龕鐙"。
2.佛龕﹑神龕前的長明燈。
1.見"龕燈"。
1.攻克敵方。龕,通"戡"。
1.謂戰勝﹑平定。龕,通"戡"。
1.壁龕中的燈火。
1.攻克翦滅。龕,通"戡"。
1.平定。龕,通"戡"。
1.以石龕為居。
1.懸在壁上的洞窟。
1.平定叛亂。龕,通"戡"。
1.指佛寺。
1.平定變亂。龕,通"戡"。
1.流蘇下垂貌。
1.平定天下,龕,通"戡"。
1.壁上小龕。
2.墓穴。
1.壁龕中的佛像。隋江總《攝山棲霞寺碑》"其第二子仲璋為臨沂令﹐克荷先業﹐莊嚴龕像﹐首于西峰石壁與席禪師鐫造無量壽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1.窗形的石龕。
1.龕山與赭山的并稱。在浙江省蕭山市東北。古時兩山夾江對峙。現均處錢塘江南岸。
1.僧徒的塔狀盛尸器。
1.放神主的龕。
①掌管戒律的喇嘛。②喇嘛寺的主持人。③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名。
1.漸近;漸漸。
1.猶適合。
2.正好;正可以。
1.能夠。
2.才能;擅長。
澳大利亞首都。人口30萬(1994年)。城市以格里芬湖為中心,湖南為行政區,湖北為商業中心。多公園和林地,有花園城”之稱。有國立堪培拉大學、圖書館、藝術館等。
1.忍受。
1.高士;賢能之士。
〈書〉風水。
1.古時為占候卜筮者之一種◇專稱以相地看風水為職業者,俗稱"風水先生"。
1.高貌。
1.深陡。
1.高峻。
1.亦作"嵁巗"。
2.高峻的山巖。
1.見"嵁巖"。
1.猶言中興。謂平定叛亂,復興王業。
1.平定誅戮。
平定叛亂。
1.消弭禍亂。
1.勝天;控制自然界。
1.平定殲滅。
1.平定。
1.坑穴。喻險境。
1.憤恨。
坎兒1指最緊要的地方或時機;當口兒這話說到~上了ㄧ事情正處在~上。 坎兒2 [kǎnr]同‘侃兒’。
1.涂棺用漆的一種『喪制,中二千石以下,棺用"坎侯漆"。
(~兒)不帶袖子的上衣(多指夾的,棉的,毛線織的)。
1.亦作"埳井之鼃"。
2.淺井里的青蛙。《莊子.秋水》"子獨不聞夫坎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踤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后因以比喻見識短淺。
1.亦作"坎阱"。
2.猶陷阱。
擬聲詞坎坎伐檀兮。
①道路、土地坑坑洼洼~不平。②〈書〉比喻不得志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