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地。參看“八卦”。
2.
名詞
稱女性的。
3.
名詞
(Kūn)姓。
1.
亦作“堃”。
2.
地,大地。參見“坤軸”、“坤載”。
1.出自《易·說卦》坤也者,地也。
2.出自《易·說卦》坤為地。
3.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硙硙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3.
女,女性。參見“坤角”、“坤伶”。
1.出自《易·系辭上》坤道成女。
4.
母,母親。參見“坤儀”。
1.出自《易·說卦》坤,地也,故稱乎母。
2.出自《易·說卦》坤為地為母。
5.
古以八卦定方位,西南方為坤。
1.出自《寄題梅宣義園亭》詩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2.出自《通緯·易乾鑿度》陰始于巳,形於未,據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
3.出自《聞見偶錄·串月》上方山在吳城之坤方,東臨石湖。
6.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坤上,其形為?。
1.出自《易·坤》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7.
《易》卦名。八卦之一,卦形為?。象徵地。
1.古代軍中用以指揮節度士兵的樂器。
1.謂胡笳吹奏之聲四起。
1.笳聲與鼓聲。借指軍樂。
1.亦稱"笳鼓之徒"。
2.指衙門中兇惡的吏卒。
1.見"笳鼓人"。
1.即胡笳。古代管樂器名。
1.形容氣候嚴寒。
1.古代軍中樂器笳與角的并稱。多借指軍號。
1.胡笳吹奏的曲調。亦指邊地之聲。
1.猶笳管。
1.謂胡笳吹奏之聲四起。
1.指胡笳之聲。
1.胡笳吹奏;笳聲縈回。
1.梵文的音譯。原意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須避免用青﹑黃﹑赤﹑白﹑黑五種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稱。原譯作"毠?",晉葛洪撰《字苑》改從衣作袈裟。
同‘家伙 ’。
1.一種猴類動物。
1.公豬。
1.用蘆葦編成的粗席。
1.蘆與荻。均為水生植物名。
1.裝有葭莩灰的玉管。
1.葭莩之灰。古人燒葦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內,以占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
1.遠方之民。
1.以葦草編成的籬墻。
1."蒹葭之思"的省語。舊時書信中常用作對人懷念的套語。語本《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蘆葦。
1.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兩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稱"全跏坐"?;騿我宰笞阊涸谟夜缮?,或單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據佛經說,跏趺可以減少妄念,集中思想。
2.泛指靜坐,端坐。
1.對跛腳婦人的稱呼。
1.瘸子,跛子。
1.結跏趺坐。
1.祭祀所用的繒帛。
1.指盛放于籩內的祭品。籩,古代祭祀時盛果實﹑干肉等的竹器。
1.美好的儀表。
1.指五谷材木。
1.風采,風華。
1.佳美的菜蔬。
1.蘻荷的別名。
1.良辰。
1.美稱。
1.嘉許并寵愛。
1.優美的言詞。
1.亦作"嘉錫"。
2.謂朝廷的賞賜。
1.表示贊許的答復。多用于上級對下級。
1.贊美并悼念。
1.美德。
南宋與金的和約。1206年宋北伐攻金不利。1208年(嘉定元年)宋、金達成和約金宋為伯侄之國,宋納金歲幣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犒軍錢三百萬貫,函送主戰的大臣韓b029k惺準隊誚稹
1.見"嘉遯"。
1.亦作"嘉遁"。
2.舊時謂合乎正道的退隱,合乎時宜的隱遁。
中篇小說。法國梅里美作于1845年。吉卜賽姑娘嘉爾曼因傷人罪被捕。押送途中士兵唐·霍賽私自放走了她,為此入獄。他出獄后找到了已加入走私團伙的嘉爾曼,殺死了她的情人,威逼她一起去美洲。嘉爾曼寧死不從,終于倒在唐·霍賽的刀下。
1.魴魚的美稱。魴魚味美,故云。
1.舊時稱頌隱遁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