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范圍大;橫的距離大(跟“窄”相對)。
2.
名詞
物體橫的距離,長方形多指短的一邊。
3.
動詞
放寬,使松緩。
4.
形容詞
寬大;不嚴厲;不苛求。
5.
形容詞
富裕;寬裕。
6.
名詞
(Kuān)姓。
1.
亦作“寛”?!巴辍钡慕褡?。
2.
度量寬宏;寬厚。
1.出自《書·仲虺之誥》克寬克仁,彰信兆民。
2.出自《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3.出自《晁氏客語》惟有德者能以寬服人。
4.出自《小城春秋》劍平一面覺得四敏的話是對的,一面又覺得四敏平時待人太寬。
3.
寬免;寬恕。
1.出自《國語·周語中》以敬承命則不違,以恪守業則不懈,以恭給事則寬於死,以儉足用則遠於憂。
2.出自《漢書·常山憲王劉舜傳》舜,帝少子,驕淫,數犯禁,上常寬之。
3.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僑類見寬,不攻其過。
4.出自《柳毅傳》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
5.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只求老大人自行誅戮,賜免奏聞,以寬某等失於簡察之罪。
4.
不嚴;寬大對待。
1.出自《史記·大宛列傳》留騫十余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居匈奴中,益寬,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
2.出自《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夫國之根本在州縣,州縣根本在民。欲裕民力,當寬州縣。
3.出自《郎潛紀聞》報朝廷某事,榮父母某事,寬百姓幾分,愛子孫幾分。
4.出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對過去的錯誤,處理可寬可嚴的,可以從寬。
5.
舒緩;延緩。
1.出自《國語·吳語》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
2.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胄之士。
3.出自《耆舊續聞》公曰:“少頃須至,但貧甚,吾每赒之,更寬兩日,為辦些衣服,方可去。”
4.出自《再生緣》天恩如若肯周全,再寬個一月之期方萬全。
6.
寬松;松弛。
1.出自《系觀世音應驗記·虜中寺主》寺主怖急,一心念觀世音。夜半即覺繩寬。
2.出自《鳳棲梧》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出自《云笈七簽》凡導引服氣之時,衣帶常欲寬,若緊急即損氣。
4.出自《譚意歌傳》開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似恁地人懷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5.出自《閑情偶寄·聲容·選姿》皮肉之黑而寬者易白,黑而緊且實者難白。
7.
減輕。
1.出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寬天下之繇。
2.出自《故朝散大夫孫公行狀》所以順天者,在愛其民,于是遂請斥浮費,出宮女,除別庫之私,以寬賦斂。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三年》春,正月,甲寅,以常州旱,寬其逋負之半。
8.
寬慰;寬解。
1.出自《擬行路難》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2.出自《滿江紅·送宋惠父入江西幕》詞到崆峒,快寄凱歌來,寬離別。
3.出自《剪燈新話·愛卿傳》太夫人以憶子之故,感病沉重,伏枕在床。愛卿事之甚謹,湯藥必親嘗,??粥必親煮,求神禮佛,以逭其災;虛辭詭說,以寬其意。
4.出自《四世同堂》對老父親,他不單把委曲圈在心里,而且口口聲聲的說一切都太平了,為的教老人心寬一點。
9.
卸脫;解開。
1.出自《西游記》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干!且來寬衣服睡覺,莫替古人耽憂。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回頭分付小嘍啰,寬了眾人的綁,還了行李貨物,先放還鄉。
3.出自《官場現形記》〔余藎臣〕一面說,一面自己寬去衣服,躺到床上去了。
4.出自《春》周氏又請客人寬去裙子,張氏、王氏、沈氏都附和著,客人們就都把裙子寬除了。
10.
多;寬裕。
1.出自《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高愚溪〕后來挨得出貢,選授了山東費縣教官,轉了沂州,又升了東昌府,做了兩三任歸來,囊中也有四五百金寬些。
3.出自《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歷史歌謠選·誰個不跟老樂干》雙牛并犋好種田,拉大竿子好起反。耕種田地收糧食,起反成功手頭寬。
11.
寬度。
1.出自如:國旗的寬是長的三分之二。
12.
廣泛。
1.出自《兒女英雄傳》本朝定例,覺得旗人可以吃錢糧,可以考翻譯,可以挑侍衛,宦途比漢人寬些,所以把這一甲三名留給天下的讀書人大家巴結去。
2.出自《李有才板話》小明叔交人很寬,只要出去一轉,還不是一大群?
3.出自《掃盲志異》這個“子”字用得寬,請好好記住。
13.
姓。漢有寬舒。見《漢書》本傳。
1.出自《續通志?氏族略六》寬氏,明寬徹,洪武進士。寬和,永從知縣。
14.
寬闊,廣闊。
1.出自《說文·宀部》寬,屋寬大也。
2.出自《幽憤詩》恢恢六合間,四海一何寬。
3.出自《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歡字》御氣云霄近,乘高宇宙寬。
4.出自《徐霞客游記·游廬山日記》陽則山從絕頂平剖,列為五枝,憑空下墜者萬仞,外無重岡疊嶂之蔽,際目甚寬。
5.出自《航線》現在,是沒有急流、陰影和“神匪”了;河岸展開著,仿佛天都寬了好多。
1.雉的別名。
2.指棲息于原野之禽類,如雞﹑雉﹑燕﹑雀﹑鵪鶉﹑鴿等。別于水離﹑林禽而言。參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
1.推究本情。
2.本情,情由。
1.根據犯罪人的動機和情節來判罪。
1.事情的原委和底細。
1.源泉。
1.恭謹誠實。
1.原始人。
1.指已離職之官。
2.指原先所擔任的。
1.原野的景色。
2.也叫基色。能配合成各種顏色的基本顏色。顏料中的原色是紅﹑黃﹑藍,藍和黃可以配合成綠,紅和藍可以配合成紫。色光中的原色是紅﹑綠﹑藍,紅和綠可以配合成黃,紅和藍可以配合成紫。
1.寬恕赦免。
1.本身。
2.原形,原來的身形。
1.下級法院審理終結的案件,經由上訴程序或特別程序而移送上級法院時,該下級法院的審理稱為原審。
1.指原憲??鬃拥茏?,字子思,亦稱原思﹑仲憲。春秋魯國人,一說宋國人。孔子亡,隱居于衛國,以蓬戶褐衣蔬食為樂。事見《莊子.讓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詩文多用以指稱貧士。
自然環境中未受人類活動干擾的地域。如人急到的高山荒漠、原始森林、凍原地區及大洋中心區等。在原生環境中按自然界原有的過程進行物質轉化、物種演化、能量和信息的傳遞。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原生環境日趨縮小。
1.見"原封頭"。
1.謂寬恕并免除其罪。
①最初的;第一手的原始記錄|原始材料。②最古老的;未開發的原始社會|原始森林|原始時代|原始宗教。③推究本始原始要終。
1.人類社會歷史上最早階段的社會組織。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又稱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以生產資料原始公社所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始于人類的產生,延續數百萬年。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以采集經濟和狩獵經濟為生。生產資料歸公社成員共同占有,在集體勞動中結成平等互助關系,基本沒有剩余產品,實行平均分配。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剝削和階級,也沒有國家。進入新石器時代后,弓箭的發明,直至金屬工具的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其間,出現了第一、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游牧部落和手工業相繼分離出來,剩余產品日益增多,私有制隨之產生。原始社會逐漸為奴隸社會所代替。
1.探究事物發展的始末。
1.指原始時代的樸素宗教。存在于尚不具有成文歷史的原始社會中。
1.最先出頭告發的人。
1.野獸。
1.赦免;原諒。
1.本來說。
1.在訴訟程序進行中,被告對原告提出反訴時,稱原告提起的訴訟為原訴。又稱本訴。
1.構成事物的基本因素。
2.元素。化學元素的簡稱。
1.指煮熟某種食物時用的原鍋湯汁。
1.見"原封頭"。
1.原野上的田地。
2.方言。高原上的田地。
1.原野;田頭。
2.源頭。
事情的始末說明原委|原委脈絡|深知原委|莫知原委。
1.征引﹑轉寫或改寫時所依據的文字。
2.翻譯時所依據的詞句或文章。
1.原來的東西。
2.法學用語。又叫"母物"。"孳息"的對稱。指生產收益之物及其權利。例如果樹和土地為原物,果實和租金則為孳息。
1.廣平與低濕之地。
2.泛指原野。
1.赦免洗雪。
1.從前;起初。
1.見"原憲貧"。
1.原憲,孔子弟子,為古之清高貧寒之士?!肚f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牗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縱履﹐杖藜而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有愧色。"后因以"原憲貧"為文士清貧的典故。
1.原審。
1.推究本意。
2.本心,原意。
1.原來的薪水。
1.恕罪。
1.本來面目暴露出來。
1.原來的類型或模型,特指文學藝術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據的現實生活中的人。
1.原宥昭雪。
1.羱羊。又稱北山羊。
1.原來的樣子。
1.原由,緣由。
①平原曠野無邊的原野|綠色的原野|陳兵原野。②話劇劇本。曹禺作于1936年。惡霸焦閻王活埋仇虎之父,強賣仇虎之妹為娼,并將仇虎投入大牢,逼仇虎的戀人金子給兒子焦大星為妻。十年后仇虎越獄回鄉復仇,而焦閻王已死。仇虎與金子相見,舊情復燃。雙目失明的焦母深知仇虎來意,暗中密報偵緝隊。半夜,焦母欲打死仇虎卻誤殺了孫子。仇虎在父債子還”觀念支配下,殺死了兒時好友焦大星,然后攜金子出逃,在偵緝隊追捕下,不屈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