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開啟。
1.
開啟。
1.出自《漢書·匈奴傳上》今欲與漢闿大關,取漢女為妻,歲給遺我糱酒萬石,稷米五千斛,雜繒萬匹,它如故約,則邊不相盜矣。
2.出自《順祖皇帝齋文》今皇帝伏愿德以日新,功與世廣,闿本枝於百代,登壽考於萬齡。
3.出自《癸巳類稿·決韘極遂解》引弦??者,所以闿弓弦,縱之即發矢。
4.出自《管子·七臣七主》藏竭則主權衰,法傷則奸門闿。
2.
開闊。
1.出自《南齊書·蕭遙光傳》??隍爽闿,逾百雉之制。
3.
通“愷”。和樂。
1.出自《明十二家詩選序》吏逡民闿,邊境靜謐。
4.
通“剴”。參見“闓切”。
1.出自《辛亥革命先著記》此系本領事等遵守公法,敦結交誼上應盡之天職,為此闿切布告。
1.查閱。
1.審查處理。
1.謂懲辦下屬官吏。
能作范例的個案運用典型案例,深入進行反腐倡廉教育。
1.按次序排列。
1.蒞臨查考。
1.審訊治罪。
1.切脈,診脈。
2.依據脈息。
1.醫療方法之一。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以促進血液循環,調整神經功能。
1.猶言舉案齊眉。
1.案件的情節。
1.查辦處死。
1.察看,驗證。
1.按時。按照約定或規定的時間。
1.考問情事。
2.謂辦理其事。
明清時代童生參加府、州或縣學考試而獲得秀才第一名。
書桌上;幾案上案頭放著文房四寶。
1.安定本土。案,通"安"。
1.駐扎。
1.見"案抧"。
1.巡察護衛。
1.審問。
1.誣告陷害。
1.謂按次序排列成行。
1.審問。
1.形容樂聲低平綿延。
2.地勢低洼貌。
也作按驗”。查明;證實。多指案情。
1.鋪在桌案上面做裝飾和保護用的布帛。
1.案件的內容提要。
1.明清時,稱和自己同一年考取秀才的人為案友。
1.作者﹑編者對有關文章﹑詞句所寫的說明﹑提示或考證。
1.案首。
1.掌管文書簿籍的官吏。
1.查究責備。
1.根據,依照。
1.按摩。中醫治療方法的一種。
1.抑制感情。
1.查辦。
1.審查而確立。
1.查明罪行而處以死刑。
1.狹長形的桌子。
1.長桌子或架起來代替桌子的長木板。
2.案件。
1.奏章彈劾。
1.古代士人射儀的箭靶。以豻皮為靶心,兩邊并飾以豻皮。
1.指監獄。
1.監獄。引申指獄訟之事。
1.古時車軾上用豻皮制成的覆蓋物。
1.陰暗。
2.盛貌。
1.昏暗貌。
2.盛貌。
1.形容黑暗;光線弱。
2.幽靜貌。
3.私下里,悄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