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免除。
2.
動詞
積存(多見于早期白話)。
1.
蟲名。又名馬蠲、馬陸。俗稱香油蟲。一說即螢的一種。
1.出自《說文·蟲部》蠲,馬蠲也。
2.出自《本草綱目·蟲三·螢火》螢有三種:一種小而宵飛,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也。呂氏《月令》所謂腐草化為螢者是也。一種長如蛆蠋,尾后有光,無翼不飛,乃竹根所化也。一名蠲,俗名螢蛆。《明堂》、《月令》所謂腐草化為蠲者是也,其名宵行。
2.
明示,顯示。
1.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棄。
3.
潔凈,使清潔。
1.出自《書·酒誥》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時同于殺。
2.出自《國語·周語上》明神不蠲而民有遠志。
3.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湯蠲體以禱祈兮,蒙厖禠以拯民。
4.出自《紅樓夢》惜春欣幸異常,便命彩屏去開上年蠲的雨水,預備好茶。
4.
除去;減免。參見“蠲免”。
1.出自《申鑒·政體》四患既蠲,五政既立,行之以誠,守之以固。
2.出自《文心雕龍·議對》何曾蠲出女之科,秦秀定賈充之謚。
3.出自《故寶謨閣待制知平江府趙公墓銘》比其去,余七百萬,而諸路累積逋負猶四百萬,盡蠲之。
4.出自《鏡花緣》后來同國舅議定治河一事,思來想去,留此無用,只得將他送歸樓上,索性把纏足、抹粉一切功課也都蠲了。
5.出自《史記?李斯列傳》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
6.出自《北史·王峻傳》河清中,位南道行臺,坐違格私度禁物,并盜截軍糧,有司定處斬刑,家口配沒。詔決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中。
5.
特指減免賦稅。
1.出自《宋史·食貨志上一》至是,又以覆檢煩擾,止遣官就田所閱視,以定蠲數。
6.
清除,疏通。
1.出自《石渠記》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7.
治愈。
1.出自《方言》南楚病愈者……或謂之蠲。
2.出自《蜀都賦》芳追氣邪,味蠲癘消。
3.出自《雨后凈望河西連山愴然成詠》唯懷藥餌蠲衰病,為惜余年報主恩。
4.出自《廣陽雜記》蒙山在蜀雅州,其中峰頂尤極險穢,蛇虺虎狼所居,得采其茶,可蠲百疾。
8.
疾速。見“蠲忙”。參見“蠲忙”。
1.出自《玉篇·蟲部》蠲,又疾也。
9.
見“蠲疑”。謂喜明察而好狐疑。
1.出自《荀子·王制》立身則輕楛,事行則蠲疑。
①用釣竿釣魚溪邊垂釣翁。②俗稱釣魚”。體育活動之一。使用釣竿、魚鉤、漁線等工具,從江河湖海及水庫中捕捉魚類的活動。有淡水釣和海釣兩大類,前者有沉底釣、流水釣、中層釣等技法;后者分岸釣和船釣兩種方式。
1.指輔佐周武王滅殷的太公望(呂尚)。
1.施予恩澤。
1.兩耳下垂。形容馴服的樣子。
2.下垂到耳。
3.垂掛耳狀之物。謂腐木上長木耳等菌類。
1.猶俯首帖耳,形容馴服聽命。
1.猶垂釣。
2.釣鉤上的食餌。
1.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1.垂髫。
1.垂示法則。
1.垂示范例。
1.留下芳香。比喻流傳美名。
1.垂釣。
1.倒垂著空的弓箭袋。示無用武意。
2.泛指垂著空袋子。謂身無長物。
1.垂示告誡。
垂衣拱手,謂不動手,不做什么事垂拱而治。
1.指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垂拱,唐武則天年號。四人皆生活于武則天當政時期,故稱。
1.猶垂釣。
2.謂木不揉治而自圓曲。古代常附會為太平的祥瑞。
1.垂念;關懷。
2.猶光臨。
1.懸掛。
1.謂光芒俯射。
2.指俯射的光芒。
3.比喻普施恩澤。
1.指垂虹橋。
2.指垂虹橋上的垂虹亭。
1.在江蘇吳江縣東。本名利往橋,因上有垂虹亭,故名。橋有七十二洞,宋慶歷八年建。俗名長橋。參閱《嘉慶一統志.蘇州府二》。
1.亭名。在江蘇吳江縣長橋上。宋仁宗慶歷年間縣令李問建。蘇軾自杭州移高密時,曾與張先等在此亭飲酒。
1.《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后稱生男為"垂弧",男子生日為垂弧之旦。
1.胡須下垂。
2.頷肉下垂→,下頷肉。
1.賜福。
1.見"垂花門"。
1.比喻流傳美名。
1.佛教謂佛﹑菩薩從本體上示現種種化身,濟度眾生。
1.猶垂統。
1.將至。
1.春秋晉地名,以產美玉著稱◇借指美玉。
1.發髻下垂。古代兒童頭發的樣式。
1.留作鑒戒。
2.猶言俯察。
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躕,臨澗垂鞍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而授焉,堅援之,得登岸而走廬江。"清周亮工《書影》卷十述此事作"垂韁",引李子田曰"馬有垂韁之恩始此。"古詩文中常用作報恩的典故。
1.猶垂訓。
2.猶賜教。
1.謂地位高的人接待地位低的人。
1.亦作"垂誡"。
2.垂示警戒。
3.留給后人的訓戒。
1.見"垂戒"。
1.賜予憐憫。
1.發射光芒。
2.猶言致力。
1.俯念;關懷。
1.臨終。
2.接近危亡。
1.將近老年。
1.流淚。
1.放下簾子。謂閑居無事。
2.指潛心致力,不預聞他事。
3.謂女后輔幼主臨朝聽政。
4.指垂下的簾子。
1.見"垂簾聽政"。
1.謂女后輔幼主臨朝聽政。
1.賜予憐憫。
2.賜愛,見愛。
1.見諒;賜予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