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仔細推求;追查。
2.
副詞
到底,表示追問,結果。
1.
窮盡;終極。
1.出自《詩?大雅?蕩》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2.出自《易·說卦》﹝《巽》﹞其究為躁卦。
3.出自《莊子·盜跖》窮美究埶,至人之所不得逮,賢人之所不能及。
4.出自《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朝游夕?,究歡愉之極。
2.
周遍。
1.出自《呂氏春秋·孝行》光燿加於百姓,究于四海。
2.出自《漢書·晁錯傳》盛德不及究於天下,以傳百世。
3.
詳盡。
1.出自《文心雕龍·史傳》至於宗經矩圣之典,端緒豐贍之功,遺親攘美之罪,征賄鬻筆之愆,公理辨之究矣。
2.出自《鐵圍山叢談》江湖間小龍號靈異,見諸傳說甚究。
4.
達,貫徹。
1.出自《文子·上仁》以天下之目眎,以天下之耳聽……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
2.出自《舊唐書·德宗紀上》致澤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懷疑阻。
3.出自《論赦札子》臣伏見國家每下赦書,輒云“敢以赦前事言者,以其罪罪之。”誠欲恩澤下究,而號令必信也。
5.
研究;探求。
1.出自《詩·小雅·常棣》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2.出自《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3.出自《夏日過陳秀才園林》詩高談浩浩究古今,不覺林間日將暮。
6.
謀劃。
1.出自《詩·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
2.出自《平淮夷雅·方城》是究是咨,皇德既舒。
7.
追究;查問。
1.出自《原毀》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2.出自《朋黨論上》賢否混淆,利害貿亂,則主上豈暇究朋黨之人為何如人、黨人之事為何事哉?
3.出自《游臨潼》既是傳奇里的動人場面,又何必核實方位,究東問西呢?
8.
清楚;明白。
1.出自《漢書·劉向傳》今堪年衰歲暮,恐不得自信,排於異人,將安究之哉?
2.出自《后漢書·應劭傳》鄒靖居近邊塞,究其態詐。
3.出自《南山詩》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4.出自《《太平廣記》卷一七二引 唐 高彥休《唐闕史·崔碣》》﹝王可久﹞妻常善價募人,訪於賊境之四裔,竟無究其跡者。
9.
到底;畢竟。
1.出自《紅樓夢》眾人雖然聽見,那里肯信?究無人敢住。
2.出自《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3.出自《官場現形記》他現在已是掉在井里的人,我怕他不死,還要放塊石頭下去,究於良心有虧。
4.出自《書信集·致鄭振鐸》不料至今仍未行。不知究要來否?
10.
山溪瀨的盡頭處。
1.出自《水經注·溫水》山溪瀨中謂之究。
11.
古代博戲用具“六箸”的別稱。
1.出自《西京雜記》許博昌,安陵人也,善陸博……法用六箸,或謂之究,以竹為之,長六分。
12.
見“究究”。不止貌。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遠逝〉》長吟永欷,涕究究兮。
13.
見“究究”。相互憎惡貌。
1.出自《詩·唐風·羔裘》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
2.出自《爾雅·釋訓》居居、究究,惡也。
1.臨別相贈。
1.文體名。贈言惜別的文章。
1.見"贈恤"。
1.用良言相勉勵。多用于臨別之時。語本《荀子.非相》"故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1.《晉書.羊祜傳》"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抗嘗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時談以為華元﹑子反復見于今日。"后因以"贈藥"為輯睦邊境之典。
1.贈送。亦指贈送之物。
1.贈送,贈給。亦指贈送的財物。
1.古代朝廷對已死有功人員的子孫授以官爵。
1.送財物或他物給人。亦指贈給的財物等。
1.贈送。
1.猶贈言。
1.謂落葬時將玉埋入墓穴。
1.贈送東西給遠行的人。
1.編輯或出版機構等把自己出的書刊贈送給人。
1.唐人小說載,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遇道士呂翁,翁贈之以枕,生睡入夢,歷數十年榮華富貴。及醒,主人炊黃粱尚未熟。見唐沈既濟《枕中記》◇用為富貴如幻夢之典。
1.謂幫助治喪而贈以財貨衣帛等。
1.猶操筆。古人構思為文時常以口咬筆桿,故稱。
1.方言。怎么。
2.謂怎么辦。
1.見"咋呼"。
也作咋唬”。方言。吆喝;喊叫咋呼得厲害|瞎咋唬啥?
也作咋唬”。方言。吆喝;喊叫咋呼得厲害|瞎咋唬啥?
1.見"咋呼"。
2.夸口;炫耀。
1.啃咬。
咬住自己的舌頭。因悔恨、害怕而不敢說話訴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也形容因驚訝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令人咋舌|聞者咋舌。
1.咬嚼吞吃。
1.違拗。
1.形容啃咬之聲。
1.指呼喊吆喝聲。
2.急速;頃刻。
1.象聲詞。形容呼叫聲﹑咬牙聲等。
1.謂咬指出血以自誓。
1.咬著指頭,伸著舌頭。形容極為驚異。
1.猶攫取,掠奪。
1.見"挓挲"。
1.亦作"挓挱"。
2.張開;伸開。
1.商量,議論。
1.高聲叫嚷。
①小聲說話他倆喳喳了好一會兒了。②小聲說話的聲音他們圍在一起,喳喳的不知說些什么。
①小聲說話他倆喳喳了好一會兒了。②小聲說話的聲音他們圍在一起,喳喳的不知說些什么。
1.形容細碎的聲音。
1.大毛筆。筆桿粗短,書寫時以五指抓住,故稱。
1.方言。掙扎,勉強支持。
見標準特許銀行”(783頁)。
1.方言。垃圾箱。
1.猶豎起。
1.碎片;碎屑。
1.碎屑。
2.渣滓。
①物品提取出精華后的殘余部分微有些渣滓去不盡。②比喻品質惡劣無益于社會的人社會渣滓。
國民黨反動派囚禁、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集中營。1939年在重慶磁器口設立。1943年后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二看守所。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殺害。
1.指剛長出來的須發。
2.指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1.山楂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