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頚”。亦作“鵛”。
2.
頸項。頭部與軀干連接的部分。又稱脖子。
1.出自《左傳·定公十四年》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
2.出自《送窮文》毛發(fā)盡豎,竦肩縮頸。
3.出自《秋》那種肉麻的惡心的感覺直擴展到兩頰和頸間。
3.
指物體像人體頸部的部位。
1.出自《周禮·考工記·辀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為頸圍。
2.出自《禮記·玉藻》??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
3.出自《鳳氏經(jīng)說·車制》駕馬引車者曰辀,辀之前鉤衡者曰頸。
4.
引頸。謂仰慕、期待。
1.出自《星回節(jié)游避風臺與清平官賦》詩伊昔頸皇運,艱難仰忠烈。
5.
徑直;直接。
1.出自《釋名·釋形體》頸,俓也。
2.出自《新唐書·奸臣傳下·盧杞》京兆暴責其期,校吏頸大搜廛里,疑占列不盡,則笞掠之,人不勝冤,自殞溝瀆者相望,京師囂然不闋日。
6.
星名。
1.出自《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為員官,主急事。
1.亦作"枍栺"。木名。
2.漢宮殿名。
3.泛指宮殿。
1.見"枍詣"。
1.放蕩;放縱。
1.舒緩安閑貌。
1.形容水翻騰漫溢。
1.傳說中的神仙名。
1.飄蕩貌。
1.為禳災而祭祀祈禱。
1.祭祀禳災。
1.尋繹義理,理其端緒。
1.古代祭祀的一種儀式。正祭之次日續(xù)祭稱"繹祭"。
1.絡(luò)繹。往來不絕;接連不斷。
1.相續(xù)不絕貌。
1.騷動;擾動。
1.尋繹追念。
2.推究思考。
1.尋繹體味。
1.善走;跑得快。
2.和調(diào)貌。
3.相連貌。
4.引申為無窮之意。
5.光采貌。
1.前往拜訪。
1.亦作"詣合"。
2.前往朝廷官署。
1.指上書言事或諫諍。唐宋時﹐朝廷設(shè)匭于朝堂﹐有進書言事者﹐聽投之。
2.指收納諫書的機構(gòu)。
1.見"詣閣"。
1.謂極深的造詣。
1.前往謁見。
1.造詣很深﹐絕少有人企及。
1.合理。
1.指有一定造詣的學力和才力。
1.上門﹔登門。
1.謂赴朝堂。
2.指赴京都。
1.訪問別人。
1.造詣﹐達到的藝術(shù)境界。
1.前往看望。
1.符合實際。
2.指核查是否符合實際。
1.前往叩問。
1.指清朝帝王親臨太學視學。
1.前往謁見﹔造訪。
1.即驛口。
1.驛道上的堡壘。
1.由驛站傳遞的文報。
1.在驛站服役的士兵。
1.謂驛站所需的經(jīng)費。稟,通"廩"。
1.水驛的停船處。
1.掌管驛站的長官。
1.古時供驛站用的車輛。
1.驛馬揚起的飛塵。指驛騎。
1.掌管驛站的官。主郵傳迎送之事。明清時設(shè)置,各府﹑州﹑縣多寡有無不一。品級為未入流。
1.驛站的車馬。
1.驛站之間的里程。
1.謂田間驛道。
1.傳舍;驛站。為我國歷代封建政府供官員往來和遞送公文用的交通機構(gòu),又為封建制度下對平民的一種徭役。清末舉辦郵局后始廢除。
1.驛站用的船。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