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的一種玉器,扁平,圓形,中間有小孔。
2.
動詞
完好地歸還借用的東西或辭謝別人的禮品。
3.
名詞
(Bì)姓。
1.
玉器名。扁平、圓形、中心有孔。邊闊大于孔徑。古代貴族用作朝聘、祭祀、喪葬時的禮器,也作佩帶的裝飾。
1.出自《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2.出自《荀子·大略》聘人以圭,問士以璧。
3.出自《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4.出自《論衡·紀妖》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5.出自《酉陽雜俎·禮異》凡節……古者安平用璧,興事用圭,成功用璋。
2.
泛指美玉。
1.出自《莊子·山木》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
2.出自《河清頌》如彼七緯,累璧重珠。
3.出自《史通·探賾》蓋明月之珠不能無瑕,夜光之璧不能無颣。
3.
指歸還贈禮或借物。
1.出自《答廉憲王鳳洲》疊辱慰奠,深荷至情。但厚惠概不敢當,仍璧諸使者。
2.出自《三俠五義》邵公難以推辭,只得斟酌收禮,當受的受,當璧的璧。
3.出自《訂訛雜錄·反璧》《左·僖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及曹,僖負羈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今人卻饋曰璧,本此。俗誤為藺相如事,見《史·廉藺列傳》有“臣請完璧歸趙”語,因寫作“完謝”,大非。相如紿秦,間使懷璧歸趙,并非秦之不受璧也。
4.
喻月亮。
1.出自《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云間璧獨轉,空里鏡孤懸。
2.出自《奉酬劉侍郎》詩幾回新秋影,璧滿蟾又缺。
5.
通“壁”。參見“璧奎”。壁宿與奎宿的并稱。舊謂壁奎是主文章之星。
1.出自《送楊德貞》詩學省煌煌映璧奎,諸生冠佩雁行齊
2.出自《題張學士仰宸樓樓藏賜書》詩秘典自驚《墳》《索》上,祥光遙映璧奎余。
6.
通“壁”。參見“璧帶”。即壁帶。壁中橫木,其露出的部分,形狀似帶,故稱。
1.出自《西京雜記》璧帶往往為黃金釭含藍田玉,明珠、翠羽飾之。
1.亦作"綴斿"。亦作"綴游"。
2.猶表率。
3.比喻君主為臣下挾持,大權旁落。
4.喻指一般居虛位而無實權者。
5.比喻國勢垂危。 6.用以比喻情況危急。
1.金輅。古代天子所乘的一種車。
1.猶構思。
1.修補;縫補。
2.謂連綴文字。
1.跌倒。比喻辯論時突遭窒礙。
1.贊賞;玩賞。
1.綴集記載。
1.采集連綴。
1.點綴裝飾。
1.古代天文學的一種測算法。
2.亦作"綴述"。書名,算經十書之一。南朝齊祖沖之撰,六卷。《隋書.經籍志》著錄,又見《律歷志》。《南齊書》﹑《南史》中《祖沖之傳》皆作"綴述"。唐王孝通《進書表》謂為祖暅之作。唐代明算科用書十二種,中有《綴述》,學習年限為三年。該書久已失傳,據《隋書.律歷志》﹑《序》和《九章算術》(李淳風注),《綴術》中可能有精密的圓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確的球體積計算等成就。
1.猶著述。
2.見"綴術"。
1.猶構思。
短篇小說。許地山作。1922年發表。童養媳尚潔逃離婆家后與長孫可望結為夫妻,后遭遺棄,到馬來半島獨自為生。長孫知錯,將尚潔接回,自己則去檳榔嶼贖罪。作品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異域情調。
聯綴詞句,作文年少即能綴文。
1.連綴系屬。多指組合文詞。
2.猶尾隨。
1.連接成行。
1.猶著述。
1.編撰接續。
1.謂從事編輯前人舊文之學問。
1.猶綴文。
1.帳幄。古君王臨終所用。
2.借指帝王臨終之際。
3.周代官名。掌管衣服,為天子近臣。
1.猶屬意。
1.見"綴旒"。
1.贅疣。比喻多余無用之物。
1.見"綴旒"。
1.比喻撰寫美好的詩文。
1.軀體。謂精神所依附。
1.謂古代樂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1.謂撰著文辭。
2.連屬;連貫。
1.相連綴貌。
1.系結印綬。指任官。
1.乖戾兇悍。
1.恐懼,害怕。
1.蟲蠕動貌。
1.恐懼;震驚。
1.驚懼。
1.驚恐。
1.恐懼。
1.見"惴栗"。
1.膽怯,恐懼。
1.畏縮。
1.恐懼,憂戚。
1.畏懼。
1.謂害怕得不敢喘息。
1.憂懼戒慎貌。
1.形容因害怕或擔憂而心神不定的樣子。
1.由城上緣索而下。
1.用繩索吊人,使之上下。
1.猶探險。
1.緣繩下墜于幽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