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名。
1.出自《說文·馬部》驩,馬名。
2.
通“歡”。高興;快樂。
1.出自《左傳·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無日矣。
2.出自《酒醒》詩呼兒問狼籍,疑是夢中驩。
3.出自《送示上人序》而示上人聞余來,迎勞甚驩。
3.
通“觀”。察看。
1.出自《逸周書·太子晉》遠人來驩,視道如咫……國誠寧矣,遠人來觀。
2.出自《古書疑義舉例·上下文異字同義例》觀,正字也;驩,假字也。亦上下文之用字不同者。
4.
古州名。南朝梁置德州,隋改名驩州。在今越南北部。相傳舜放逐驩兜于崇山,即此。
1.出自《隋書·地理志下》日南郡,梁置德州,開皇十八年改曰驩州。統縣八,戶九千九百一十五。
5.
通“歡”。歡心。
1.出自《左傳·昭公六年》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國之事大國也,茍免于討,不敢求貺。得貺不過三獻。今豆有加,下臣弗堪,無乃戾也。”韓宣子曰:“寡君以為驩也。”
2.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故進百金者,將用為大人粗糲之費,得以交足下之驩,豈敢以有求望邪!
3.出自《新唐書·叛臣傳下·高駢》用之者,鄱陽人,世為商儈,往來廣陵,得諸賈之驩。
6.
通“歡”。融洽;交好。
1.出自《管子·形勢》父母不失其常,則子孫和順,親戚相驩。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吾始與公子驩,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
3.出自《送高三十五書記》詩常恨結驩淺,各在天一涯。
7.
通“歡”。關系親密的人。
1.出自《墨子·明鬼下》今絜為酒醴粢盛,以敬慎祭祀……內者宗族,外者鄉里,皆得如具飲食之。雖使鬼神請亡,此猶可以合驩聚眾。
8.
通“歡”。特指所歡愛者。
1.出自《女史箴》班妾有辭,割驩同輦。夫豈不懷,防微慮遠。
1.用金粉或銀粉在器物或墻﹑柱等的圖案上鉤勒描畫,作為裝飾。
1.指刺繡。
1.見"描龍刺鳳"。
1.見"描龍刺鳳"。
1.畫眉毛。
1.見"描模"。
描繪;摹寫他的小說和繪畫都非常善于描摹人物。
1.亦作"描摸"。亦作"描摹"。
2.用圖畫或語言﹑文字等表現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狀﹑特性等等。
1.描畫鬼神。謂憑臆想描寫不存在的事物。
1.謂作詩無創造性,依傍﹑承襲古人。
1.有描摹技巧的人。
1.描寫敘述。
1.刻意模仿。喻毫無新意。
1.用透明的薄紙蒙在原圖上依樣描畫。描成的圖叫底圖,作為復制藍圖用。
1.用語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現出來。
1.描花刺繡。
1.描寫敘述。
1.亦稱"描紅"。
2.謂兒童初學毛筆字時,在一種印有紅色楷字的習字紙上摹寫。
3.比喻模仿。
1.猶描寫。
1.方言。仿佛記得。
1.描成的字。指做作不自然的書法。
1.謂射擊時注視目標,以期命中。
1.暮春。
1.樹木末梢。
2.泛指頂端。
1.暮冬。農歷十二月的別稱。
1.亦作"杪曶"。
2.極小的量度單位。多形容甚少,甚微。
1.見"杪忽"。
1.猶末代。
1.節侯之末。
1.謂渺小。
1.小。
1.晩秋。
1.形容極其細微。
1.歲末。
1.指樹梢。
1.細小,微小。
1.(緑lù)山名。新莽末年,新市人王匡﹑王鳳等領導農民起義,以此為根據地。據《后漢書·劉玄傳》唐李賢注,在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北。但近人考證,謂當即今湖北大洪山。參見"緑林"。
1.見"緑醽"。
1.亦作"緑酃"。
2.酒名。亦泛指美酒。
1.綠色的綺羅。
2.比喻綠水微波。
3.荔枝名。
1.綠色藤蘿。
2.荔枝名。亦名掛綠。
3.溪名。在今湖北省。
1.綠色羽毛。
2.指黑色頭發。
3.指仙人身上的綠色毛發。相傳漢劉根得道后,體生綠毛。
4.喻指綠色的針葉。
1.見"緑毛幺鳳"。
1.見"緑毛仙"。
1.據宋范成大《吳郡志.古跡.毛公壇》記載漢劉根在洞庭山中得道成仙,身生綠毛,人稱毛公◇人亦稱之為"緑毛仙"﹑"緑毛叟"。
1.鳥名。體形較燕子為小,羽毛五色,每至暮春,來集桐花,故又稱桐花鳳。
1.背甲附生綠藻的金龜或水龜。可供觀賞。古代以為瑞物。
1.見"緑帽子"。
1.亦作"緑帽兒"。
2.即綠頭巾。
1.濃綠貌;繁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