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猛獸)大聲叫。
2.
動詞
(人)發怒或情緒激動時大聲叫喊。
3.
動詞
(風、汽笛等)發出猛獸咆哮般的聲響。
4.
名詞
(Hǒu)姓。
1.
亦作“吽”。
2.
謂人在情緒激動時大聲叫喊。參見“吼號”。
1.出自《水滸傳》李逵聽了大怒,吼了一聲……罵道:“好漢便上岸來。”
2.出自《己亥雜詩》徑山一疏吼寰中,野燒蒼涼吊達公。
3.出自《大慶戰歌》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
謂風、雷等發出巨響。
1.出自《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詩波濤未足畏,三峽徒雷吼。
2.出自《兩日苦風思江南》詩擺磨萬木聲,朝吼暮不止。
3.出自《神弦曲》古壁空廊聞履聲,繁弦嘈雜社鼓吼。
4.出自《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4.
叫;呼喚。
1.出自《銅墻鐵壁》蘭英剛剛掠回柴去預備生火,聽見是吼她,就跑出大門來了。
2.出自《蘆芽山下》〔他們〕串通起來開會,而且還把一些有糊涂思想的群眾也吼了去。
5.
謂宣講佛法。佛經稱佛說法如獅子吼,遠近皆聞,懾伏一切。
1.出自《釋迦文佛像銘》積智成明,積因成業;能仁爽感,將吼妙法。
6.
哮喘病。參見“吼疾”、“吼兒病”。
1.出自《聊齋志異·霍生》王盡力極奔,肺葉開張,以是得吼疾,數年不愈焉。
2.出自《牡丹亭·腐嘆》可憐辜負看書心,吼兒病年來迸侵。
7.
指虹。
1.出自《俗呼小錄》虹謂之吼。
8.
謂猛獸大聲鳴叫。
1.出自《后漢書·循吏傳·童恢》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即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踴躍自奮,遂令放釋。
2.出自《南齊書·高逸傳·顧歡》在鳥而鳥鳴,在獸而獸吼。
3.出自《復陰》詩江濤簸岸黃沙走,云雪埋山蒼兕吼。
4.出自《贈劉俊民先輩》詩不覺疾聲呼,有若熊虎吼。
5.出自《獅子》獅子餓了的時候,它會怒吼起來。
1.古代傳說的仙桃。
1.執以登車穩身的繩索。
1.垂視。
1.垂落貌。
1.撫慰。
1.安定撫養。
1.安定。
1.安撫控制。
1.亦作"綏御"。
2.安定抵御。
1.猶安定。
1.安定遠方。
1.古代旗竿頂端所飾的染色的鳥羽或旄牛尾,用以別貴賤。綏,通"緌"。《詩.大雅.韓奕》"王錫韓侯,淑旗綏章。"朱熹集傳"綏章,染鳥羽或旄牛尾為之,注于旗竿之首,為表章者也。"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下》"所畫于旗,交龍日月之章,綏然有文,故曰綏章,綏章與淑旗文正相對也。"一說"綏章"為引以登車的彩索。見鄭玄箋。
1.即隋堤。
1.指隋侯之珠和卞和之璞。泛指寶物。
1.猶隋珠。
1.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楊柳﹐后人謂之隋堤。
1.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所植的柳樹。唐羅隱有《隋堤柳》詩。
1.指隋煬帝下揚州時興建的離宮行苑。又稱江都宮。
1.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皆為寶器。亦喻人的美好才德。
1.古祭祀名。
1.即隋堤柳。
1.墜落。
公元7世紀初推翻隋朝的農民起義。隋煬帝時,政治腐敗,賦役繁重。611年,王薄首先在山東發動起義,此后形成全國規模的反隋戰爭。616年后,逐漸匯成三支強大的起義軍河南瓦崗軍,河北竇建德軍,江淮杜伏威、輔公fe6d>。起義軍消滅隋軍主力,隋王朝瓦解。此時隋太原留守李淵等也乘機起兵。618年隋煬帝死,李淵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稱帝,建立唐朝。
長篇小說。清代褚人獲作。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陳,終于唐明皇還都而死。對隋、唐兩代帝王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較細致的描寫。另外秦叔寶、單雄信、羅成、尉遲敬德的故事,多為后人稱道。情節曲折有致,行文曉暢。
即楊堅”。隋朝建立者‰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親。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任丞相,總攬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興(今陜西西安)。589年滅陳,統一全國。在位期間,繼行均田制,擴大墾田面積,重編戶籍,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并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確立三省制◇被太子楊廣(煬帝)殺死。
1.謂殺牲薦血以祭祀。
即楊廣”。隋朝皇帝。初封晉王。公元600年,以陰謀取代兄楊勇為太子。604年殺父(文帝)即位。征發幾百萬民工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開辟馳道。又三次發動對高麗的戰爭。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農民大起義,致使隋朝統治土崩瓦解◇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禁軍將領縊死。
1.懈怠﹔懶怠。隋﹐通"惰"。
1.橢圓。
1.園名。隋煬帝時所建。即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江蘇省揚州市西北。
1.指隋珠。
1.隋侯之珠。
1.比喻處事輕重失當。
1.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泛指珍寶。
1.即隋珠和璧。
1.即隋珠和璧。
1.謂依照官位等次入朝供奉。
1.猶陪伴。
1.方言。猶言隨聲附和。
1.舊時饋贈財禮時另給其仆人的賞封。
1.追隨眾人。
1.猶言隨手下筆。
2.一種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
3.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
1.隨其所宜。
2.任意﹔不經心。
3.任何﹔無論。
4.簡便﹔簡單。
1.依著風波飄動。
2.比喻無原則地跟從他人行事。
1.猶言隨波逐流。
1.隨著波浪飄蕩。
2.顛沛貌。
3.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4.謂同行同止。
比喻跟著潮流走而無所持守將軍容貌氣度非常,何苦隨波逐流,與這班虐民的權奸為伍?
1.信步。
1.平常﹔一般性的。
2.常常。
1.見"隨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