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優點多的或使人滿意的,跟“壞”相對。
2.
形容詞
合宜;妥當。
3.
用在動詞前,表示使人滿意的性質在哪方面。
4.
形容詞
友愛,和睦。
5.
形容詞
健康;痊愈。
6.
形容詞
用于客套話。
7.
形容詞
用在動詞后做補語,表示完成或目標實現。
8.
動詞
表示贊許、應允或結束等口氣。
9.
形容詞
反語。表示不滿、蔑視、諷刺等語氣。
10.
動詞
容易;便于。
11.
動詞
〈方〉應該;可以。
12.
副詞
修飾數量詞“一、幾”,時間詞或形容詞“多、久”,強調數量多或時間長。
13.
副詞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多含感嘆意味。
14.
代詞
〈方〉疑問代詞。用在形容詞前面問數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
15.
動詞
使有利。
1.
指女子貌美。
1.出自《國語·晉語一》子思報父之恥而信其欲,雖好色,必惡心,不可謂好。
2.出自《戰國策·趙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
3.出自《四子講德論》故毛嬙、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丑。
4.出自《秋胡戲妻》第二折他有一個女兒喚作梅英,盡生得十分好,嫁與秋胡為妻。
2.
優良,良好。
1.出自《論語·子張》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2.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
3.出自《白鷗》詩江鷗好羽毛,玉雪無塵垢。
4.出自《儒林外史》一切的東西是我們徽州出的好。
5.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一定的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3.
交好;友愛。
1.出自《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出自《世說新語·識見》韓康伯與謝玄亦無深好。
3.出自《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志銘》夫余與君好為最久,故不辭而銘君墓。
4.出自《聊齋志異·蓮香》與郎諧好,妾之愿也。
5.出自《家》也不枉生前跟她好一場。
4.
猶善。
1.出自《書·洪範》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
2.出自《世說新語·賢媛》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
3.出自《紅樓夢》哥兒雖要行好……要舍給窮人,何不就散錢給他們呢?
4.出自《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聞得南邊和尚最不學好,躲了強盜,又撞了和尚,卻不悔氣。
5.
完成;完畢。
1.出自《齊民要術·笨麴并酒》《食經》作白醪酒法……蓋滿五日乃好,酒甘如乳。
2.出自《無題》詩妝好方長嘆,歡余卻淺顰。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鳳生將書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龍香。
4.出自《航線》一會又笑著走出來,很當心地把門挪好。
6.
康健。
1.出自《秋胡戲妻》親家母,你這幾時好么!
2.出自《張天師》你那病人不好幾日了!
7.
指恢復健康。
1.出自《紅樓夢》媳婦的病或者就能好了。
8.
表示同意、贊許或結束等語氣。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出自《水滸傳》宋江連忙扶住道:“少敘三杯如何?”薛永道:“好!正要拜識尊顏。”
3.出自《春》好,我不要活了,我拿這條命來跟你們拼了吧!
9.
反話。表示責難或不滿意的語氣。
1.出自《金錢記》兀那潑賤人,你做的好勾當!
2.出自《水滸傳》鄭屠掙不起來……口里只叫“打得好!”
3.出自《紅樓夢》好爺!我正為勸你這些個,更說的狠了!
4.出自《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結果好,碰了壁。
10.
可以;便于。
1.出自《齊民要術·種桑柘》十五年任為弓材……二十年,好作犢車材。
2.出自《江南可采蓮》詩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
3.出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4.出自《西游記》看你那個銹釘鈀,只好鋤田與筑菜!
5.出自《百花齊放·木筆》詩我們要把青天當作一張白紙,蘸足紫墨水,好向紙上寫新詩。
11.
容易。
1.出自《朱子語類》《系辭》也如此,只是《上系》好看,《下系》便沒理會。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且是直性子,好相與。
12.
用在形容詞、動詞前,表示程度深。
1.出自《西地錦》詞風兒又起,雨兒又煞,好愁人天色。
2.出自《金瓶梅詞話》惹的后邊奶奶知道,一頓好打。
3.出自《長生殿·偵報》外有逆藩,內有奸相,好教人發指也!
4.出自《誰是最可愛的人·在風雪里》等隊伍走出好遠,她還站在一塊高坡上。
13.
用在數量詞、時間詞前面,表示多或久。
1.出自《盆兒鬼》雖然得他好幾十兩銀子,這兩日連夢顛倒。
2.出自《紅樓夢》你這好半天到那里去了?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了好一會,藩臺回來了。
4.出自《精神分析》這聲音使好幾十人把脖子伸長了。
14.
正,恰。參見“好是”。
1.出自《贈童子郎》詩衛瓘諸孫衛玠珍,可憐雛鳳好青春。
2.出自《宿山驛》詩岐路辛勤終日有,鄉關音信隔年無,好同范蠡扁舟興,高掛一帆歸五湖。
3.出自《藍采和》來到這勾欄里,兄弟,有看的人么,好時候也,上緊收拾!
15.
真,的確。參見“好是”。
1.出自《春日長安送從弟尉吳縣》詩見花羞白發,因爾憶滄波。好是神仙尉,前賢亦未過。
2.出自《李逵負荊》黑旋風,你好是沒來由也!為著別人,輸了自己。
16.
豈,難道。表示反詰。參見“好是”。
1.出自《奉陪鄭駙馬韋曲》詩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綠樽須盡日,白發好禁春?
2.出自《玉合記·宸游》調謊!娘娘若醉了,好少人扶?
漫步觀賞游覽故宮|游覽黃山。
1.連接兩個或幾個獨立建筑物的走廊。
1.放浪。
2.流浪。
3.指雙手攀物,身體懸空擺動的動作。
1.游玩嬉戲。
①個體置身于集體之外人無法游離于社會之外,②元素不與其他物質化合而單獨存在,或從化合物中分離出離子來。
1.游覽;漫游。
1.猶游逸。
1.猶逐利。
1.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后以"游梁"謂仕途不得志。
2.指斗拱結構中的梁上之梁。詳"游極"。
1.出游打獵。
2.馳逐打獵。
1.游魚。
2.指龍。
1.游走的麒麟。
1.科舉時代,縣學生員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的取得廩生名義,享受國家發給的廩膳補助生活。
1.迷信指離開人體浮散游蕩的靈魂。
1.游動的蛟龍。
2.葒草的別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游龍。"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葒草》﹝釋名﹞引陳藏器曰"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龍﹐一名大蓼。"一說游﹐謂枝葉放縱;龍﹐草名。見《詩.鄭風.山有扶蘇》鄭玄箋﹑孔穎達疏。
1.同游的人;游伴。
1.猶旅人。指客居或旅行在外的人。
1.猶游歷。
1.指飛翔的鸞鳥。
1.特指皇帝出游的車駕。
1.猶游擊。
1.借指出游的車輛。
1.巡邏。亦指巡邏的士兵。
1.游行,飛行。
1.閑游怠惰。
1.浮夸。
1.猶潛泳。
1.交結獻媚。
1.串門子。
1.流覽;縱覽。
流離失所的人;沒有正當職業的人無業游民。
1.放眼縱觀;流覽。
1.縱目觀望,盡覽景物。
1.縱目觀覽,舒展胸懷。
1.居無定處,從事畜牧。
1.舊稱離鄉作幕賓﹑幕友。
1.謂游方僧人。
1.淤泥。
2.無休止地侵擾。
1.飛鳥。
1.出游的女子。《詩.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鄭玄箋"賢女雖出游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一說為漢水女神。見劉向《列女傳》及《文選.嵇康》李善注引薛君說。
2.無業婦女。
3.漢水女神。
4.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其夫蕭史善吹簫,教弄玉作鳳鳴。一夕吹簫引鳳,弄玉遂隨夫升天仙去。見漢劉向《列仙傳.蕭史》。
1.游逸娛樂。
1.明清科舉制度,經州縣考試錄取為生員者就讀于學宮,稱游泮。泮即泮宮,原為西周諸侯所設的大學之名。宋后州縣皆置,仍沿用此稱。
1.出行時駕馭馬匹用的韁繩。
1.同游的人;游伴。
1.發情的母畜。
1.傳說中的天上神獸名。
1.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
2.武官名。
1.外出之馬,無所歸宿。比喻遠離根本,不得歸宿。
1.浮動的云氣。
2.微弱的呼吸。
3.指殘馀的生命。
1.游息。愒,古"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