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病,痛苦。
2.
形容詞
曠廢。
1.
亦作“??”。
2.
病痛;疾苦。亦指有缺點毛病的人。
1.出自《書·康誥》王曰:鳴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2.出自《耳耳》詩宛轉愒余息,溝壑分寸間。吾輩正不免,遑暇恤彼瘝。
3.出自《書·召誥》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
3.
曠廢。
1.出自《書?冏命》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瘝厥官。
2.出自《趙真長等加官制》咨爾應等,無瘝厥官,以擾生聚。
3.出自《明史·孫磐傳》建白時政,有裨軍國,皆分別擢敘;而粉飾文具、循默不言者,則罷黜之。庶言官知警,不至曠瘝。
4.
方言。猶愛憐。
1.出自《新方言·釋言》《書》“恫瘝乃身”,鄭注“刑罰及己為痛病”。引伸凡愛憐曰痛,亦謂之瘝……今凡謂愛憐小兒者,通言曰疼。江南運河而東曰肉痛,揚州、安慶曰瘝,讀如貫。
1.謂趨向﹑旨趣不同。
1.變更。
1.違反本心。
2.詭詐﹐弄虛作假。
1.明清時課收田產賦稅﹐小民常數倍于官紳﹐故有田產者常將產權假托于官紳名下﹐謂之"詭掛"。
1.奇觀。
1.指奇異瑰麗的事物。
1.怪異與美好。
1.假托的名號。
1.不以正道而投合。
1.假意附和。
1.詭詐奸滑。
1.詭詐奸猾。
1.鬼話﹐虛誑不實之辭。
1.猶恢詭。荒誕怪異。
1.怪異夸誕。
1.亦作"詭輝"。
2.異彩﹐變幻異常的光輝。
1.見"詭暉"。
1.怪異隱晦。
1.蠱惑﹔惑亂。
1.潛匿蹤跡。
1.怪異偏激﹐異于常情。
1.假冒門籍。
狡詐的計策~多端。
1.將自己的田地偽報在他人名下﹐借以逃避賦役的一種方法。
1.假發髻。
1.反間。
1.怪異艱澀。
1.見"詭謇"。
1.詭詐。
1.防備非常變故的禁令。
1.以不正當的手段競爭。
1.怪異特出。
〈書〉①奇異多變。②離奇古怪言語~。③詭詐為人~。
1.詐騙。
1.欺騙隱瞞。
1.虛夸失實。
1.奇特怪異的種類。
2.猶丑類﹐狡詐之徒。
1.奇異華麗。
1.謂水回旋撞擊。
2.怪異不合常情。
1.奇丑之人。
1.以虛偽﹑詭詐手段逃避應負擔的賦稅﹐謂之"詭漏"。
1.間道﹐捷徑。
1.變易﹑擾亂。
1.詭詐的計謀。
1.謬論﹐欺世之論。
1.用不正當手段落籍。
1.假冒。
1.變易﹔不同。
1.奇特的形貌。
1.奢華﹐不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