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擬聲詞
擬聲詞,形容母雞、某些鳥叫的聲音。
1.
見“咕嘬”。叮咬;嚙食。
1.出自《元典章·刑部五·尸首檢驗埋瘞》有身死不明之人……將尸移棚樹棧閣,以致風日曝吹,蛄蛞咕嘬。
2.出自《聊齋志異·龍無目》〔龍〕久不得水,鱗皆翹起,蠅入而咕嘬之,則驟然一合,蠅盡死。
3.出自《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買辦階級則於無數中國國民被噬后之殘尸中,咕嘬其血肉,以饜其下流之欲望。
2.
見“咕噥”。小聲說話。
1.出自《紅樓夢》〔黛玉〕一面悄悄的推寶玉,叫他賭賭氣;一面咕噥說:“別理那老貨,咱們只管樂咱們的。”
2.出自《長夜》獅子和女人們咕噥一陣,喚著菊生:“娃兒,來這里玩來!”
3.
見“咕噥”。撅著;鼓起。
1.出自《羊·職業》〔我〕直打了快近半個鐘頭的門……老頭子才咕噥著嘴,把門開了。
4.
見“咕弄”。猶咕噥。小聲說話。
1.出自《犧牲》“你算算一共要幾多錢?你算算看!”他的嘴咕弄著,手指也輕輕地掐,顯然是算這筆賬呢。
5.
見“咕唧”。象聲詞。液體受壓力而向外排出的聲音。如:他在雨地里走著,腳底下咕唧咕唧地直響。
1.出自咕唧咕唧咕唧咕唧。三輪車夫掀動橡皮喇叭,靈巧地在人流中穿行。
2.出自《越南老撾柬埔寨·老撾》市內人車稀少,市貌幽靜古雅,空氣清新,游客們在黃昏日落時分散步于湄公河畔,可以看到很多婦女在河邊洗衣、洗澡和洗米,河岸的草叢中,時時可以聽到大蜥蜴“咕唧咕唧”地叫個不停。
6.
見“咕唧”。小聲說話或自言自語。
1.出自《紅樓夢》周瑞家的又和他咕唧了一會子,方蹭到這邊屋內。
7.
象聲詞。
1.出自《鄰二》房主人的一大群鴿子咕咕咕地叫。
2.出自《燕子飛在電桿上》〔萬如〕說的小燕咕、咕、咕地笑了。
3.出自《典型報告》肚子卻餓得咕咕地響。
1.巨大的基業。
1.大功業。
1.猶言顯揚光大。
1.指厚酒,醇酒。
1.謂大受福運;大福。
1.大功業。
1.大善;神圣。
1.謂極其淳厚。
1.猶言廣被。
1.連詞。于是。
1.盛大貌。
2.成群出沒之貌。
1.太平。
1.敬奉貌。
1.猶丕承。《書.君奭》"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讓后人于丕時。"曾運干正讀"丕時猶丕承也。《詩》'帝命不時'﹐不時亦丕承。聲相近。"一說﹐盛時。蔡沈集傳"他日在汝推遜后人于大盛之時。"
1.猶大業,宏圖。
1.猶英明。
2.大顯。
1.謂極其美善。
1.指國家大業。
1.重大的訓導。
1.大力宣揚。
1.大業。
1.很好地應和。
1.見"丕猷"。
1.亦作"丕猶"。
2.鴻謀。
1.謂大力佑助。
1.十分得當。
1.大好運會。
1.連詞。于是。
1.大力振興。
2.大震。
1.猶丕基。
1.大福。
1.猶言世系。
2.指皇統﹑帝位。
1.摩拭。
1.疾行有力貌。《詩.魯頌.駉》"有髐有騏,以車伾伾。"毛傳"伾伾,有力也。"陸德明釋文"《字林》作'駓',走也。"一說,眾多盛大貌。參閱《廣雅.釋訓》清王念孫疏證。
1.指唐順宗時領導政治改革的王叔文及其同黨王伾。
1.見"批頰"。
1.一種迷信。謂按人出生時的年月日時八個干支來推斷一生的休咎。一般形式是排列八字并批寫休咎于紙上,故稱。
1.亦作"批捍"。
2.抨擊。
1.即琵琶。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因以為名。
1.按照皇帝旨意批發的奏本。
2.加有批語的著作本子。
1.對作品加的評語。
1.經上級官府批過的稟帖。
①對錯誤的言論或行為加以批判和駁斥嚴厲批駁。②舊指對下級呈請事項批示駁回,不予照準。
1.代皇帝批示處理奏章和對草擬的制敕簽署意見。
1.批擊。
1.君主對百官章奏書面批示答復◇多由專職大臣代行。
1.見"批?"
1.抨擊,沖擊。
1.在書刊﹑文章上加批注和圈點。
2.批評議論;批評指摘。
1.批判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