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
2.
名詞
神話中神仙居住的房屋或廟宇的名稱。
3.
名詞
廟宇的名稱。
4.
名詞
群眾文化活動或娛樂用的房屋的名稱。
5.
名詞
指子宮。
6.
名詞
(Gōng)姓。
7.
名詞
古代五音之一,相當于簡譜的“1”。參見“五音”。
1.
“宮”的新字形。
2.
居住;棲息。
1.出自《瑞安縣重修縣學記》若但豎數十屋而宮,群數十士而飯,而曰教養盡是矣,何其易也!
2.出自《贈徐贊善》詩水渾魚所宮,弦激鳥避弋。
3.
秦漢以來,特指帝王之宮。
1.出自《呂氏春秋·知度》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
3.出自《悼亡詩》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余。
4.出自《謝往桂林至彤庭竊詠》城禁將開晚,宮深欲曙難。
5.出自《桃花扇·題畫》小生接得此扇,跋涉來訪,不想香君又入宮去了。
4.
古代貴族婦女的臥室。
1.出自《周禮·天宮·內宰》以陰禮教六宮。
2.出自《禮記·曲禮上》女子有宮者,亦謂由命士以上也。
3.出自《癸巳類稿·管氏三歸義》《白虎通》云: 卿大夫一妻二妾,一妻則一宮。
5.
指營建宮室房屋。
1.出自《水經注·清水》重門城,昔齊王芳為司馬師廢之,宮於此,即《魏志》所謂送齊王於河內重門者也。
2.出自《與人論諫書》玄宗皇帝宮驪山,而祿山亂;先皇帝幸驪山,而享年不長。
3.出自《揚州龍興寺十方講院記》嘗出而過焉,庳屋數十椽,上破而旁穿,側出而視后,則榛棘出人,不見垣端?!不鄱Y〕指以語予曰:“吾將除此而宮之?!?/p>
6.
借指帝王、后妃。
1.出自《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二宮泣西郊,九廟起頹壓。
2.出自《順宗實錄一》二十余日中外不通,兩宮安否,朝臣咸憂懼,莫知所為。
3.出自《水龍吟》詞圣主憂民深意,轉鴻鈞、滿天和氣。太平有象,三宮二圣,萬年千歲。
7.
宗廟。
1.出自《詩·召南·采蘩》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2.出自《公羊傳·文公十三年》周公稱大廟,魯公稱世室,群公稱宮。
8.
泛稱神殿、佛寺、道觀等廟宇。
1.出自《楚辭·九歌·云中君》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2.出自《洛陽伽藍記·永寧寺》須彌寶殿,兜率凈宮,莫尚於斯也。
3.出自《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州經亂,無孔子廟,公至,則命筑宮,造祭器,率博士生講讀以時。
4.出自《云麓漫鈔》宣和元年,佛寺改為宮,僧寺為觀,諸陵佛寺改為陵,名明真宮。
9.
棺材。
1.出自《后漢書·明帝紀》太尉熹告謚南郊,司徒?奉安梓宮,司空魴將校復土。
10.
古稱學校。
1.出自《詩·大雅·思齊》簌簌在宮,肅肅在廟。
2.出自《白虎通·辟雍》小學,經藝之宮;大學者,辟雍鄉射之宮。
3.出自《太平御覽》三王教化之宮,總名為學。
4.出自又如:“泮宮”,“學宮”。
11.
人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或娛樂用的房屋、場所的名稱。
1.出自如: 少年宮、民族宮、勞動人民文化宮。
12.
圍墻;院墻。
1.出自《儀禮·覲禮》諸侯覲于天子,為宮三百步,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
2.出自《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
3.出自《過秦論上》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
4.出自《病中辱諫議惠甘菊藥苗因以詩贈》蕭蕭一畝宮,種菊十余叢。
13.
圍繞。一說,大山之稱。
1.出自《禮記·喪大記》君為廬宮之,大夫袒之。
2.出自《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
3.出自《望潛山》詩道邊只堠復雙堠,天半大山宮小山。
4.出自《關中覽古·南山龍湫》詩大山宮小山,上帝開天囿。
5.出自《水經注·廬江水》巖上有宮殿故址者三。以次而上,最上者極於山峰。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故彭湖亦有宮亭之稱焉。按《爾雅》云:大山曰宮。宮之為名,蓋起於此,不必一由三宮也。
6.出自《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大山宮,小山霍,欲識山高觀石腳。
14.
古代五刑之一。宮刑;施宮刑。參見“宮刑”。
1.出自《列子·說符》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干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彼鞂m而放之。
2.出自《太平御覽》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
3.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下》冬十月癸酉,詔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蠶室,其女子宮。
4.出自《李師師外傳》內押班張迪者,帝所親幸之寺人也。未宮時,為長安狎客,往來諸坊曲,故與李姥善。
5.出自《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臣遠方廢民,得蒙上貢,進入深宮,久承恩澤,又常自宮,以近陛下。
15.
古代歷法以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十二分之一即三十度為一宮。古代劃分星空的區域亦稱為宮。參閱《史記·天官書》、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
1.出自《清史稿·時憲志四》周天三百六十度。平分之為半周,四分之為象限,十二分之為宮。
2.出自《春秋決事比自序》向所謂出沒隱顯于若存若亡也者,朗朗乎日月之運大圜也,四宮二十八宿之攝四序也。
16.
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一音級。
1.出自《莊子·徐無鬼》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
2.出自《禮記·樂記》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征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惉懘之音矣。
3.出自《宋書·律歷志上》楊子云曰:“宮、商、角、征、羽,謂之五聲?!?/p>
4.出自《乞巧文》駢四驪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
5.出自《云笈七簽》若溫也,則不能涼矣;宮也,則不能商矣。
6.出自《竟山樂錄·五聲不并列》人聲層次雖多,然只五聲而止。如宮是第一聲,商是第二聲,從下而上,從濁而清,從低而高,從重而輕,宮是最下之一聲。
17.
古代音樂術語。指以宮聲為主的調式。參見“宮調”。
1.出自《意難忘》詞知音見說無雙,解移宮換羽,未怕周郎。
2.出自《竟山樂錄·宮調圖記歌》要識宮曲一清三濁,卑不逾尺,高不越腹。
18.
中醫學術語。指五臟之神所在的部位。
1.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19.
婦女子宮的省稱。
1.出自如:刮宮、宮頸炎。
20.
通“躬”。猶言身。
1.出自《國語·楚語上》余左執鬼中,右執殤宮,凡百箴諫,吾盡聞之矣,寧聞他言?
2.出自《紫釵記·回求仆馬》花星有喜不為孤,身宮所恨慳奴仆。
21.
姓。春秋虞有宮之奇。見《左傳·僖公二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宮氏,虞大夫宮之奇后,魏有宮延和。
22.
古代對房屋、居室的通稱。
1.出自《易·困》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令無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
3.出自《太原府參軍苗君墓志銘》遺資無十金,無宮以為歸,無族親朋友以為依也。
4.出自《梁溪漫志·古者居室皆稱宮》古者居室貴賤皆通稱宮,初未嘗分別也。
5.出自《紫釵記·仆馬臨門》主人性愛秋鴻,身居奴仆同宮。
6.出自《論衡·指瑞》是鴝鵒之巢,服鳥之集,偶巢適集,占者因其野澤之物,巢集城宮之內,則見魯國且兇、傳(傅)舍人不吉之瑞矣。
1.亦作"鞴紲"。
2.鞴以蹲鷹,紲以牽狗。借指紈裦子弟放浪游樂的生活。
1.謂熔化成液體。
1.蹲在臂套上的蒼鷹。比喻擺脫羈絆欲展鴻圖的人。
1.臂套上蹲著鷹,手里牽著狗。借指紈裦子弟放浪游樂的生活。
1.猶奔喪。
1.藏語。也寫作"本巴"。意為"瓶"?;蚍Q"金奔巴"﹐即"金瓶掣簽"的金瓶。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清廷為防止蒙藏貴族操縱大活佛傳世﹐特頒發兩金瓶﹐一貯北京雍和宮﹐一貯拉薩大昭寺。凡蒙藏大活佛如章嘉﹑哲布尊丹巴﹑達賴﹑班禪等傳世時﹐均須將所覓若干"靈童"名字署于象牙簽上﹐置簽瓶中﹐分別在雍和宮﹑大昭寺﹐由理藩院尚書或駐藏大臣監督掣定﹐此后遂成定制。見《清會典.理藩院》。
1.覆敗;潰敗。
1.敗逃。
1.鳥類雌雄相隨之貌。
2.急走貌。
1.崩塌。
1.逃散。
2.猶奔涌。
1.疾風。
忙忙碌碌地往來奔走四處~ㄧ不辭勞苦,為集體~。
1.流亡轉徙。
1.謂圣賢不處危險之地。
(車、馬等)很快地跑駿馬~ㄧ列車在廣闊的原野上~。
1.奔馳﹐猛沖。
1.奔逃廢黜。
1.猶奔突。
1.集聚﹐會合。
1.指自遠方趨附之士。
1.亦作"奔?"。
2.猶奔迫。
3.奔跑踐踏。
走投無路地亂跑;狼狽逃跑敵軍被打得四處~。
1.奔騰激蕩。
1.謂馬乘時即奔跑﹐立時則踢人。《漢書.武帝紀》"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顏師古注"踶﹐蹋也。奔﹐走也。奔踶者﹐乘之即奔﹐立則踶人也。"一說﹐奔踶猶奔馳。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漢書十六》"連語"。
1.閃電。
2.駿馬名。
1.見"奔遯"。
1.亦作"奔遁"。
2.猶奔逃。
(思想、感情、文章氣勢等)盡情流露,不受拘束熱情~ㄧ筆意~。
1.奔涌沸騰。形容水勢洶涌。
1.小蜂﹐也叫土蜂。
1.奔喪。
奔向(一定目的地)~戰場ㄧ~前線。
1.大聲呼叱。
1.猶奔涌。渾﹐水流聲。
2.指奔涌的流水。
1.奔騰激蕩。
1.指流星。
1.奔跑的鯨魚。喻指不義兇暴之人。
謂為名利而奔走爭競奔競功名|鉆營奔競。
1.奔跑之馬。
2.比喻光陰。
1.潰敗逃跑。
1.逃散﹐敗逃。
2.猶崩潰。
1.急湍,急流。
奔波勞碌日夜~。
1.聲響猛烈的雷。
1.離散。
1.惡鬼。
①(水)急速地流;淌得很快大河~ㄧ鐵水~。②奔騰的流水;急流~直下。
1.湍急的水流。
1.奔跑之馬﹐喻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