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山。參看“八卦”。
2.
名詞
(Gèn)姓。
1.
《易》卦名。八卦之一,卦形為?。也為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象征山。
1.出自《易·說卦》艮為山。
2.出自《左傳·昭公五年》艮,山也。
2.
止息;停止。
1.出自《易·說卦》艮,止也。
2.出自《齋居感興》詩反躬艮其背,肅容正冠襟。
3.出自《艮泉圖詠記》山可浮,九天九地何所不浮?泉可艮,九天之上、九地之下何所不艮?
3.
限,界限。
1.出自《朝議大夫蔣公墓志銘》所得在艮。艮者,限也。限立而內外不越。
4.
艱難。
1.出自《大玄·守》次四,象艮有守。
5.
方位名。指東北方。
1.出自《易·說卦》艮,東北之卦也。
2.出自《棧道銘》秦之坤,蜀之艮,連高夾深,九州之險也。
6.
時辰名。約相當于凌晨二點到四點。
1.出自《舊唐書·呂才傳》若依葬書,多用乾、艮二時,并是近半夜,此即文與禮違。
1.考慮裁決。
1.酌情處理。
1.見"酌斟"。
1.謂以酒祭奠。
1.斟酌情況而后決定。
1.酌量;度量。
1.斟酌決定。
1.酌酒。觥,酒器。
1.估計。
1.見"酌古斟今"。
1.謂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1.謂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
1.謂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1.見"酌古準今"。
1.以蠡酌海。喻見識短淺。
1.謂擇取其善,順而行之。
1.見"酌核"。
1.猶言酌盈劑虛。
1.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極言飲宴的奢侈豪華。
1.斟酌事理。
1.酌酒。
1.本指計量酒米,后泛指斟酌估量。
1.謂飲薄酒。
1.斟酌情形而擬訂。
1.斟酌情況。
1.挹取,舀取。
2.斟酌采取。
1.見"酌貪泉"。
1.鮮明突出貌。
1.斟酌商量。
1.古禮,指酌酒于樽中的規(guī)定數(shù)量。
1.用"酌貪泉"之典。謂磨礪節(jié)操。
2.《隋書.循吏傳.趙軌》"征軌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揮涕曰'別駕在官,水火不與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壺酒相送。公清若水,請酌一杯水奉餞。'軌受而飲之。"故《隋書.循吏傳論》曰"趙軌秩滿,酌水餞離,清矣!"后遂用"酌水"表示對居官清廉者的贊語。
1.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1.酌酒。兕,兕觥,飲酒器。
1.酌情減損。《易.損》"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孔穎達疏"酌損之者,剛勝則柔危,以剛奉柔,初未見親也。故須酌而減損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損之。"后多用以表示自謙自貶,以防滿溢。
1.見"酌貪泉"。
1.《晉書.良吏傳.吳隱之》"朝廷欲革嶺南之弊,虜中,以隱之為竹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jié),領平越中朗將。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干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使不易。"后以"酌貪泉"謂磨礪節(jié)操。
1.猶言飲美酒。霞,流霞,喻美酒。
1.謂酌酒獻客。
2.謂設樂供神。
1.酌酒。言,助詞。
1.斟酌商議。
1.謂以有馀調劑不足。
1.見"酌盈劑虛"。
1.謂酌酒。羽,羽觴之省,代指酒。
1.亦作"酌醝"。酌酒。
2.考慮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當和可行。
1.折中;適中。
1.謂禽鳥幼雛破殼而出。
1.一種形狀似鎬的農具。
1.鳥綱,啄花鳥科各種類的通稱。為羽色鮮麗﹑體態(tài)纖小的鳴禽。嘴短,略呈三角形,靠近前端的嚙緣具細形鋸齒,常回飛覓食于花叢之間,有助于傳粉,被視為農村益鳥﹐在我國僅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
1.即啄木鳥。
啄木鳥科鳥類的通稱。樹棲攀禽。雙足稍短,兩趾向前,兩趾向后,爪彎曲銳利。尾羽軸粗硬,攀緣時能支撐身體。嘴強直如鑿,能啄開樹皮,用舌鉤食隱居害蟲。中國各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