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趕”。
2.
跟隨;相隨。
1.出自《三國志平話》曹操笑曰:“趕我復回!倘破賊臣,建立大功,何官不做?”
2.出自《平妖傳》他家也有妻兒、女兒、親兒、春兒,聞得此信,即趕上一大隊過這冷家莊來,守著棺木哭哭啼啼。
3.
引申為趨奉。
1.出自《紅樓夢》傻大舅輸家,沒心腸,喝了兩碗,便有些醉意,嗔著陪酒的小么兒只趕贏家不理輸家了。
4.
赴,到。
1.出自《都城紀勝·瓦舍眾伎》今街市有樂人三五為隊,專趕春場,看潮,賞芙蓉,及酒座祗應,與錢亦不多,謂之荒鼓板。
2.出自《風雨桐江》下下木原沒圩,買東西賣東西都要到上下木去趕許天雄的青龍圩。
5.
趕往搭乘。
1.出自《早晨三點鐘》她為什么這樣早就起來,把自己打扮得這樣可愛——也許她要動身去趕火車?
6.
指搭乘。參見“趕船”。
1.出自《北伐途次》一直到了晚上,我們所期待的朱代杰所帶領的一批人還未見到來,反是在長沙留守著的一大部隊人和黨紅會的一些女同志趕著火車先到了。
7.
驅逐;驅散。
1.出自《宣和遺事》須臾捧出大金盤,趕散殘星與明月。
2.出自《金線池》我這門戶人家,巴不得接著子弟,就是錢龍入門,百般奉承他,常怕一個留他不住;怎么剛剛三日,便要趕他出門?決無此理!
3.出自《兒女英雄傳》自從赤面虎這個兇僧占了這地面,把兩個游僧趕出廟去。
4.出自《爬在旗桿上的人》在家里預備下點鮮姜、紅糖,燒上一鍋開水,等從地里回去以后,全家都喝一碗滾熱的紅糖姜水,好趕趕寒氣,省得肚子疼,著涼感冒。
8.
驅策;駕御。
1.出自《恨海》車夫趕著牲口,徑投南道上去了。
2.出自《吳越春秋史話》你今天這車是怎么趕的啊?
9.
謂加快或加緊從事某項工作。
1.出自《陳州糶米》[小衙內云]休要量滿了,把斛放趄著,打些雞窩兒與他。[大斗子云]小人知道了,手里趕著哩。
2.出自《平妖傳》道士轉身出去,就教乜道村中去喚兩個裁縫,明日侵早要趕件衣服。
3.出自《官場維新記》又叫袁伯珍趕將履歷寫好。
4.出自《離家的一年》好容易趕完這雙襪子了,放在這邊角里,你可記著。
10.
趁,利用。
1.出自《南牢記》今日趕個空,便瞞著周家去走一遭。
2.出自《金瓶梅詞話》今日趕娘不在家,要和你會會兒。你心下如何?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經略略的趕了一下熱鬧,在許多唇槍舌劍中,以為那時我發表的所說,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錯了的。
11.
搶;爭取。
1.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夜安公子早已完卷,那班合他有些世誼的……也都已寫作妥當,準備第二日趕頭排出場。
2.出自《秦川兒女》無論如何得趕在事情發生之前。
12.
逼迫;迫使。
1.出自《暴風驟雨》說是他當過偽村長吧,也是時候趕的,不能怨他。
2.出自《暴風驟雨》老弟,是時候趕的,推也推不掉,你還不明白?
13.
按照;據。
1.出自《歧路燈》況薛家姑太太,趕舊親是姊妹,論新親則賢弟與甥女有翁媳之分。
2.出自《今天創作的道路》究竟應該寫些什么呢?應該趕自己所最能接近、最能知道的東西寫。
14.
遇到;碰上。
1.出自《紅旗譜》這些好事情,集在一塊。趕在別的孩子,一定會高興得合不攏嘴,說不完的吉慶話。
15.
掙;賺。
1.出自《賣煙葉》賈鴻年他娘昨天晚上買了我三斤自用煙葉,說是給他一個親戚買的,也許是想捎到城里賣一賣趕個零花錢!
16.
指船身兩側的走道。
1.出自《庚子風云》突然,女兒大聲喊起來:“爹,嚇死我啦!”“怎么了?”父親不明究竟地問,從船趕上轉過身來。
17.
搟。用棍棒來回碾,使東西延展變平,變薄或變得細碎。
1.出自《醒世姻緣傳》蕭北川又道:“鄰家請你趕餅,你就與他去趕趕不差。”
2.出自《福貴》幸虧有個東屋嬸,幫著銀花縫縫孝帽,掛掛白鞋,坐坐鍋,趕趕面,才算把一場喪事忙亂過去。
18.
猶敢。莫非;怕是。參見“趕情”。
1.出自《男婚女嫁》你問他個事兒,他懶得回答你——趕是他心里有事兒嘛!
19.
朝著;向。
1.出自《兒女英雄傳》一席話把個安太太疼的不由得趕著他叫了聲:“我的兒!你千萬不要如此!”
20.
等;等到。
1.出自《說唐》今奉唐節度差遣赍送禮物,趕正月十五日,到長安楊越公府中賀壽。
2.出自《兒女英雄傳》下欠的奴才也催過他們,趕明年麥秋準交。
3.出自《蓬萊仙境》趕幾時,我們才能消滅戰爭,我可以回到祖國,回到故鄉?
21.
比。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此公正該坐頭一席。你每枉自一船的貨,也還趕他不來。
2.出自《糾紛》婦女們見有意見沒人管,于是下地的人數一天趕一天少了。
22.
追趕;追逐。
1.出自《朝野僉載》莊曰:“昔有人相莊,位至三品,有刀箭厄。莊走出被趕,斫射未死,走得脫來,愿王哀之。”
2.出自《朱子語類》如天行亦有差,月星行又遲,趕它不上。
3.出自《水滸傳》這里官軍,恐有伏兵,不敢去趕。
4.出自《風云初記》老常叫住了她,說:“沒怨說這會的姑娘們好,走起路來像風胡轆,叫我好趕!”
1.古代酷刑。割剮尸體。
1.抓藥,到藥店買藥。
1.剁,砍。
1.猶掠陣。
1.猶聚合。
1.撫拂琴弦貌。
1.方言。拳擊。
1.亦作"掄材"。
2.鹽人才。
1.選擇材木。
2.見"掄才"。
1.揮舞。
1.科舉考試的第一名。亦指中選第一名。
1.猶輪菌。堆積貌。
1.扳指計算。
1.鹽,挑選。
1.科舉考試中選第一名。
1.挑選。
1.高大陡險貌。
1.古國名。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附近。
1.[西rumba]交際舞的一種。原是古巴的黑人舞。
1.同輩;流輩。
1.流輩之上。
1.比并。
封建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為不可改變的常道,故稱倫常”。
條理;次序語無倫次|庠序之會,漸有倫次。
1.同輩,流輩。
2.揀選同類的人。倫,通"掄"。
1.等級。
2.同輩,流輩。
英國的綜合性大學。1836年創建于倫敦。由大學學院、理工學院、政治經濟學院、國王學院、教育學院等五十多所院校所組成。各院校的系科設置各有特色。
世界上最早修建的地下鐵道系統。第一條地下鐵道全長7.6千米,于1863年建成。至1972年總長度達413千米,其中167千米在地下。共有四條線路,按輻射線布置,在南北32千米、東西56千米范圍內,共設二百七十八個車站。年客運量近七億人次。
英國古城堡。在倫敦市內泰晤士河北岸。由占地約7公頃的龐大建筑群組成,中心為白塔,高約27米。四周圍繞十三座塔,外層筑有護城壕。1140年起為王宮,歷時四百多年◇曾作國家監獄。現為收藏珍寶文物的博物館。
1.選擇精美的肉類。倫,通"掄"。
1.猶言源流。
1.同輩友好。
1.秦爵名。與列侯相類而無封邑。
1.道理;條理。語本《詩.小雅.正月》"維號斯言,有倫有脊。"毛傳"倫,道;脊,理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引作"維號斯言,有倫有跡"。
1.倫常綱紀。
2.條理。
1.品評鑒定。
1.天道人倫的常則。
1.指科舉考試中奪魁為榜首。倫,通"掄"。
2.特指狀元。
1.事物之條理次序。
2.指按不同的等類區分事物,使之條理化。
3.流輩。
4.指類同。
5.人倫道德之理。
把唯心主義倫理思想當作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學說。19世紀末流行于德、意、俄等國。代表人物有柯亨等。他們把社會主義看成是一種抽象的道德觀念,認為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是一種脫離階級和現實的道德完美”。
1.等比,類比。
1.比較;比并。
1.流輩,同輩。
2.類比,比并。
3.配偶。
1.等類品第。
1.選擇合適的顏色。倫,通"掄"。
1.各種等類的人物。
1.流輩中的聲望。
1.同輩,流輩。
1.人倫物理。指人之常情,事物的常理。
1.流輩;等類。
2.有條理,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