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追,盡早或及時到達。
2.
動詞
加快行動,使不誤時間。
3.
動詞
去;到(某處)。
4.
動詞
駕馭。
5.
動詞
驅(qū)逐。
6.
動詞
遇到(某種情況);碰上(某個時機)。
7.
介詞
〈口〉表示等到將來某個時候。
8.
名詞
(Gǎn)姓。
1.
同“趕”。
2.
亦作“趕”。
3.
追趕;追逐。
1.出自《朝野僉載》莊曰:“昔有人相莊,位至三品,有刀箭厄。莊走出被趕,斫射未死,走得脫來,愿王哀之。”
2.出自《朱子語類》如天行亦有差,月星行又遲,趕它不上。
3.出自《水滸傳》這里官軍,恐有伏兵,不敢去趕。
4.出自《風(fēng)云初記》老常叫住了她,說:“沒怨說這會的姑娘們好,走起路來像風(fēng)胡轆,叫我好趕!”
4.
跟隨;相隨。
1.出自《三國志平話》曹操笑曰:“趕我復(fù)回!倘破賊臣,建立大功,何官不做?”
2.出自《平妖傳》他家也有妻兒、女兒、親兒、春兒,聞得此信,即趕上一大隊過這冷家莊來,守著棺木哭哭啼啼。
5.
引申為趨奉。
1.出自《紅樓夢》傻大舅輸家,沒心腸,喝了兩碗,便有些醉意,嗔著陪酒的小么兒只趕贏家不理輸家了。
6.
赴,到。
1.出自《都城紀勝·瓦舍眾伎》今街市有樂人三五為隊,專趕春場,看潮,賞芙蓉,及酒座祗應(yīng),與錢亦不多,謂之荒鼓板。
2.出自《風(fēng)雨桐江》下下木原沒圩,買東西賣東西都要到上下木去趕許天雄的青龍圩。
7.
趕往搭乘。
1.出自《早晨三點鐘》她為什么這樣早就起來,把自己打扮得這樣可愛——也許她要動身去趕火車?
8.
指搭乘。參見“趕船”。
1.出自《北伐途次》一直到了晚上,我們所期待的朱代杰所帶領(lǐng)的一批人還未見到來,反是在長沙留守著的一大部隊人和黨紅會的一些女同志趕著火車先到了。
9.
驅(qū)逐;驅(qū)散。
1.出自《宣和遺事》前集須臾捧出大金盤,趕散殘星與明月。
2.出自《金線池》我這門戶人家,巴不得接著子弟,就是錢龍入門,百般奉承他,常怕一個留他不住;怎么剛剛?cè)眨阋s他出門?決無此理!
3.出自《兒女英雄傳》自從赤面虎這個兇僧占了這地面,把兩個游僧趕出廟去。
4.出自《爬在旗桿上的人》在家里預(yù)備下點鮮姜、紅糖,燒上一鍋開水,等從地里回去以后,全家都喝一碗滾熱的紅糖姜水,好趕趕寒氣,省得肚子疼,著涼感冒。
10.
驅(qū)策;駕御。
1.出自《恨海》車夫趕著牲口,徑投南道上去了。
2.出自《吳越春秋史話》你今天這車是怎么趕的啊?
11.
謂加快或加緊從事某項工作。
1.出自《陳州糶米》[小衙內(nèi)云]休要量滿了,把斛放趄著,打些雞窩兒與他。[大斗子云]小人知道了,手里趕著哩。
2.出自《平妖傳》道士轉(zhuǎn)身出去,就教乜道村中去喚兩個裁縫,明日侵早要趕件衣服。
3.出自《官場維新記》又叫袁伯珍趕將履歷寫好。
4.出自《離家的一年》好容易趕完這雙襪子了,放在這邊角里,你可記著。
12.
趁,利用。
1.出自《南牢記》今日趕個空,便瞞著周家去走一遭。
2.出自《金瓶梅詞話》今日趕娘不在家,要和你會會兒。你心下如何?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經(jīng)略略的趕了一下熱鬧,在許多唇槍舌劍中,以為那時我發(fā)表的所說,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錯了的。
13.
搶;爭取。
1.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夜安公子早已完卷,那班合他有些世誼的……也都已寫作妥當,準備第二日趕頭排出場。
2.出自《秦川兒女》無論如何得趕在事情發(fā)生之前。
14.
逼迫;迫使。
1.出自《暴風(fēng)驟雨》說是他當過偽村長吧,也是時候趕的,不能怨他。
2.出自《暴風(fēng)驟雨》老弟,是時候趕的,推也推不掉,你還不明白?
15.
按照;據(jù)。
1.出自《歧路燈》況薛家姑太太,趕舊親是姊妹,論新親則賢弟與甥女有翁媳之分。
2.出自《今天創(chuàng)作的道路》究竟應(yīng)該寫些什么呢?應(yīng)該趕自己所最能接近、最能知道的東西寫。
16.
遇到;碰上。
1.出自《紅旗譜》這些好事情,集在一塊。趕在別的孩子,一定會高興得合不攏嘴,說不完的吉慶話。
17.
掙;賺。
1.出自《賣煙葉》賈鴻年他娘昨天晚上買了我三斤自用煙葉,說是給他一個親戚買的,也許是想捎到城里賣一賣趕個零花錢!
18.
指船身兩側(cè)的走道。
1.出自《庚子風(fēng)云》突然,女兒大聲喊起來:“爹,嚇死我啦!”“怎么了?”父親不明究竟地問,從船趕上轉(zhuǎn)過身來。
19.
搟。用棍棒來回碾,使東西延展變平,變薄或變得細碎。
1.出自《醒世姻緣傳》蕭北川又道:“鄰家請你趕餅,你就與他去趕趕不差。”
2.出自《福貴》幸虧有個東屋嬸,幫著銀花縫縫孝帽,掛掛白鞋,坐坐鍋,趕趕面,才算把一場喪事忙亂過去。
20.
猶敢。莫非;怕是。參見“趕情”。
1.出自《男婚女嫁》你問他個事兒,他懶得回答你——趕是他心里有事兒嘛!
21.
朝著;向。
1.出自《兒女英雄傳》一席話把個安太太疼的不由得趕著他叫了聲:“我的兒!你千萬不要如此!”
22.
等;等到。
1.出自《說唐》今奉唐節(jié)度差遣赍送禮物,趕正月十五日,到長安楊越公府中賀壽。
2.出自《兒女英雄傳》下欠的奴才也催過他們,趕明年麥秋準交。
3.出自《蓬萊仙境》趕幾時,我們才能消滅戰(zhàn)爭,我可以回到祖國,回到故鄉(xiāng)?
23.
比。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此公正該坐頭一席。你每枉自一船的貨,也還趕他不來。
2.出自《糾紛》婦女們見有意見沒人管,于是下地的人數(shù)一天趕一天少了。
1.同"朱顏緑發(fā)"。
1.指青春年少。
1.謂年輕人。
1.傳說中的獸名。
1.紅色的石硯。
1.見"朱鴈"。
1.亦作"朱雁"。
2.紅色的雁。古人以為瑞鳥。
3.古樂府歌名。
1.日,太陽。
2.夏季。
1.即赤楊。一種落葉喬木。
1.見"朱邪"。
1.大紅色的公服。
2.唐宋四﹑五品官員所著的緋服。
3.穿著朱衣的職官。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5.指朱衣使者。
1.《天中記》卷三八引宋趙令畤《侯鯖錄》"歐陽修知貢舉日,每遇考試卷,坐后嘗覺一朱衣人時復(fù)點頭,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顧之,一無所見。因語其事于同列,為之三嘆。嘗有句云'唯愿朱衣一點頭。'"后因稱科舉中選為"朱衣點頭"
1.穿紅色官服的官員。
1.指年輕的官員。
1.古代貴戚﹑大臣外出的前導(dǎo)之吏,著朱衣。
1.鳥名。
1.指科舉考試官。
清代文學(xué)家。字錫鬯,號竹fdcc!⑿〕ぢ釣魚師、金風(fēng)亭長。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康熙年間舉博學(xué)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加編修《明史》。為浙西詞派創(chuàng)始人。詩與王士fdcdF朊,世稱南朱北王”。編有《詞綜》、《明詩綜》,著有《經(jīng)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
1.指南方極遠之地。
1.朱色印記。
1.用紅色絲線纏在矛上的裝飾物。一說,裝飾在矛上的紅色羽毛。
2.朱草。
3.紅花。
4.戰(zhàn)國楚人。曾勸說春申君殺蓄謀不規(guī)的李園,春申君不從,后被李園"斬其頭,投之棘門外。"事見《戰(zhàn)國策·楚策四》◇遂稱朱英為有遠見的謀士。
1.櫻桃之一種。成熟時呈深紅色,故稱。
2.喻美女之口。
1.菊的別名。
1.《漢書·蕭望之傳》載蕭望之因其子上書得禍,不忍年邁時入獄。當使者來召時,對門生朱云說"游,趣和藥來,無久留我死!"遂飲鴆酒自殺。游,朱云的字⊥藥,將毒藥調(diào)入酒中◇用作自裁的典故。
1.古樂曲名。傳為舜時羲伯所作。
1.紅色的魚。多指紅色金魚。
1.朱,通"侏"。智術(shù)短淺,愚昧遲鈍。
1.染成紅色的羽翎,供制箭用。
1.朱書。
1.見"朱批諭旨"。
1.紅色的斧鉞,九錫之一。
1.漢成帝時人,以直臣聞名于世。
1.見"朱云折檻"。
1.漢成帝時槐里令朱云,曾上書切諫,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請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的師傅)以厲其馀。成帝大怒,欲誅云,云攀折殿檻(殿堂上欄桿)◇來成帝覺悟,命保留折壞的殿檻,以旌直臣。事見《漢書.朱云傳》◇以"朱云折檻"為直臣諍諫的事典。
1.古代文具。盛貯朱色墨汁的盂盞。
1.紅色棧閣。
1.紅色的木杖。
1.指華美的船只。
1.仲夏。
1.代指杜鵑鳥。喙紅色,故有"杜鵑啼血"之說。
1.呼雞聲。
2.形容花開得紅盛。
1.紅白相間,形容花開得繁盛鮮艷。
1.猶朱朱白白。
1.櫻桃的別名。
1.朱筆畫的竹,亦指紅色的竹。朱筆畫竹,始于宋蘇軾,蘇軾在試院時,興至無墨,遂用朱筆畫竹,別有風(fēng)韻,后代仿效者頗多。
2.鐵樹的別稱。詳"朱蕉"。
1.車轂上一圈突起的紅色裝飾性線條。
2.借指古代高官所乘的車子。
1.邊幅上的紅色裝飾物。
1.對宋朱熹的尊稱。
1.紅色與紫色。
2.《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與邪﹑是與非﹑善與惡。
3.比喻辭采。
4.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色或服飾。謂朱衣紫綬,即紅色官服,紫色綬帶。指供職高位。
5.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色或服飾。謂紅色﹑紫色官服。
1.比喻不同流派互相競爭。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