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文言副詞,剛,才。
2.
名詞
古代加在男子名或字后面的美稱,如孔丘字仲尼,也稱尼甫,后來指人的表字。
3.
名詞
(Fǔ)姓。
1.
亦作“父”。
2.
開始。
1.出自《周禮·春官·小宗伯》卜葬兆,甫竁,亦如之。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今吏甫受詔讀記,直豫言使后知之,非可復若私府有所取也。
3.
方才;剛剛。
1.出自《漢書·翼奉傳》天下甫二世耳,然周公猶作詩書深戒成王,以恐失天下。
2.出自《再用張敏之韻》登科年甫冠,修史發初蒼。
3.出自《黃山記》那時我喘息甫定,他們卻催促我上觀察臺去。
4.
古代國名。
1.出自《詩·王風·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
5.
指周代的卿士甫侯。
1.出自《詩·大雅·崧高》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
6.
通“父”。古代為男子美稱,多附于表字之后。
1.出自《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2.出自《禮記·曲禮下》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
3.出自《顏氏家訓·音辭》甫者,男子之美稱,古書多假借為父字。
7.
通“脯”。
1.出自《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石首春產於江,秋產於海……取魫為甫曰??。以鹽冰之曰腌魚子。
8.
通“乎”。
1.出自《越絕書·荊平王內傳》﹝漁者﹞歌而往過之曰:“日昭昭,侵以施,與子(指伍子胥)期甫蘆之崎。”
9.
姓。春秋時鄭有大夫甫假。見《史記·鄭世家》。
1.出自《廣韻?麌韻》甫,姓。
10.
大;廣大。參見“甫田”。
1.出自《詩·齊風·甫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2.出自《漢書·禮樂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嘗。
3.出自《瓜賦》殷中和之淳祜,播滋榮於甫田。
4.出自《雨頌》甫田之坼,陰液膏之。
11.
通“父”。對老年人的尊稱,猶父老。
1.出自《秀野以喜無多屋宇幸不礙云山為韻賦詩熹伏讀佳作率爾攀和》超搖謝眾甫,??沓從諸孫。何以自怡悅?窗中見秋云。
2.出自《余頃為中塘梅林詩他日來游復作》吟悲炙留銜,句喜珠離淵。忽茲遇眾甫,欲彀羞斷弦。
1.對面相見。
1.謂按成降低商品的原定價格。
2.喻減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數量﹑質量。
1.把液體藥物用注射器注入有機體內。
2.中醫以特制的金屬針,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醫治疾病。
1.謂醫生用指輕敲病者胸背等處聽其聲以診察內臟的病情。
1.猶掙扎﹐用力支撐。
2.打掃,整理。
1.準備;整理。
2.發落;懲治。
1.行路的人在途中吃午飯。
1.見"打中火"。
1.見"打簇"。
1.想辦法;設法謀取。
1.停止;剎住。
1.旋轉;繞圈子。
1.把樁打進地里,使建筑物基礎堅固。
主要用于水底地基打樁用的船。打樁架設在首甲板端部或舷側,打樁錘用重力、蒸汽機、柴油機、氣動、電動或液壓作動力。多在尾部設大型壓載艙,以免打樁時首部載荷增大而傾斜。
把樁打入土中的機械。由三部分組成(1)樁錘。是對樁施加沖擊,把樁打入土中的機具;(2)樁架。其作用是將樁提升就位,并在打樁過程中引導樁的方向,以保證樁錘沿著要求的方向沖擊;(3)動力裝置。包括驅動樁錘和卷揚機用的動力設備、管道、滑輪組等。按動作原理分沖擊式、振動式和靜壓式三類。
1.用打字機把文字打在紙上。
2.指打字員。
用以代替手工書寫、復寫或印刷制版的機器。以手指按機上的字鍵,所用紙上即有字打出。電動打字機則在手按字鍵后通過電傳動打字,更為輕巧快速,改錯方便。電子打字機使用更方便,可編輯、儲存字稿,隨意調整修改,字體可放大縮小,自動重復打印。各種文字(如漢文、英文)均可同機使用。
1.歸到一起。
1.收益。
1.出租;交租。
1.打嘴巴。喻指出丑,丟臉。
2.指見怪;責怪。
3.為尊長斥責卑幼胡說之詞。
1.丟盡了丑。
1.謂口頭上爭執。
僧道瞑目盤膝靜坐的一種修行方法和尚每晚要打坐。
1.太阿。
1.江蘇省無錫所產的泥人。作胖娃形。
1.清代稱皇長子為大阿哥。
1.太平無事。
2.身體健康安好。多用作書信末尾的祝頌語。
3.唐代宮殿名。
1.清代各省行政長官向中央政府同時列名保舉一大批下屬晉級﹐稱為大案。
2.指重大案件。
印度洋凹入澳大利亞大陸南部的海灣。沿岸干燥荒涼,多石灰巖懸崖。以多風暴著稱。
1.晩清捐官﹐例可減成繳納﹐凡能照規定銀額繳八成現銀﹐可以提前得缺﹐習稱大八成。
1.北京所產的有八種不同花樣的點心﹑糕餅。見清李虹若《朝市叢載.食品》。
1.日本國的古稱。
在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由大巴山和米倉山組成。拔2000米左右。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陜西、重慶等省市的天然省界。廣義的大巴山指綿延四川、甘肅、陜西、湖北、重慶等省市邊境山地的總稱。最高峰大神農架(31054米),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
1.一手抓物的最大量。引申為數量很多。
1.謂白色旗。
2.古白布冠。
3.大酒杯。
4.大船名。
5.方言。粉刷墻壁用的白堊。 6.最白者。 7.完全顯露﹐徹底明白。
俗稱黃芽菜”。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生于短縮的莖上,葉片薄而大,橢圓或長圓形,濃綠或淺綠色;心葉白、綠白或淺黃色;葉柄寬,兩側有明顯的葉翼。總狀花序,花黃色。原產中國,為北方的主要蔬菜。長江流域也有栽培。
1.白天。大﹐表示強調。
1.大白日。
1.裝有白羽毛的長箭。
1.遭到很大的失敗和損失。
1.指拜相。
1.謂高官。
1.清代稱新科進士引見時按一﹑二﹑三甲編排的班列。
2.舊稱外國公司﹑洋行的經理。
3.幼兒園里由五或六周歲至六或七周歲兒童所編成的班級。
日本第二大經濟中心,大阪府首府。人口2541萬(1986年),全國第三大城市。阪神工業區核心,重、化、輕工業都發達。西日本交通中心,有現代化海港和填海建成的關西航空港。市內交通立體化。文教發達,有國立大阪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有四天王寺等名勝。
1.古代刑律有笞刑﹑杖刑﹐清代笞﹑杖分別折合為繡﹑大板﹑照數折責。
1.一種用人力拉的較大的運貨平板車。又稱"榻車"。
1.過半數;大部分。
2.表示較大的可能性。
1.口語。大半;大部分。
1.大國。
2.大的州郡。
3.大的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