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
2.
名詞
太子、王、侯的妻。
3.
名詞
女神。
1.
亦作“婓”。亦作“媐”
2.
配偶;妻。
1.出自《左傳·桓公二年》嘉耦曰妃。
2.出自《儀禮·少牢饋食禮》以某妃配某氏。
3.出自《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后。
4.出自《太玄經·內》初一,謹于媐仇,初貞后寧……次五,龍下于泥,君子利用取妃。
5.出自《琴操·雉朝飛》嗟我雖人,曾不如彼雉雞。生身七十年,無一妾與妃。
3.
后世專指皇帝的姬妾,太子和王侯的妻。
1.出自《呂氏春秋·季春紀》后妃齋戒,親東鄉躬桑。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上·衛太子史良娣》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
3.出自《茶余客話》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正室俱稱妃。
4.出自《謝妻改封表》今以東阿王妃為陳王妃,并下印綬。
4.
女神之尊稱。
1.出自《列仙傳·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
2.出自《少室山少姨廟碑》群仙畢集,眾靈咸至,有西華之紫妃,有中黃之素女。
5.
某一事物的對立面。因其既相反又相成,故稱。
1.出自《左傳·昭公九年》火,水妃也。
6.
通“緋”。參見“妃色”。即緋色,淡紅色。妃,通“緋”。亦稱楊妃色。
1.出自《九尾龜》秋谷不及應酬,便留心打量金黛玉的裝束。只見他淡掃蛾眉,薄施脂粉,穿一件蜜色皮襖,襯一條妃色褲子。
2.出自《模糊的余影·濤語》因之我在眾人興高采烈,沉迷醒醉,花香月圓時候,常愿悄悄地退出這妃色幕幃的人間,回到我那凄枯冷寂的另一世界。
1.慎重審察。
2.謹慎精細。
對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發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小心~。
1.戒慎反省。
1.鄭重記敘。
2.謂牢記于心。
3.鄭重封識。
1.謹慎篤實。
1.慎之于始。
1.謂慎之于始并慮及其終。
1.見"謹飭"。
1.謹慎守護﹔敬慎守持。
2.操守嚴謹。
1.敬書。
1.謹慎地順從。
2.謹慎遜順。
1.謹慎思考。
1.謹慎恭肅。
2.嚴肅。
1.謹慎樸素。
1.給詩文書畫寫題記或跋文的常用語。表示謙敬之意。
2.明清大臣上題本的用語。表示恭敬之意。明清時奏章有題本﹑奏本之別﹐題本由官員用印具題。清末廢﹐專用奏折。
1.敬重友愛。
1.敬聽﹔慎聽。
1.老實人。
1.和有穰草的黏土。謹﹐通"墐"。
1.謹慎謙遜。
1.謹慎完美。
1.謂雖細微之處﹐亦必慎重對待。
1.謹慎警衛。
1.謹小慎微。
1.謹慎溫厚。
1.猶敬悉。書信常用語。
1.謹慎愛惜。
1.敬慎和順。
1.謹嚴細密。
1.嚴謹設防。
1.謹守憲綱。
1.敬獻。
1.猶謹察。謹慎察考。
1.謂雖細微末節亦慎重對待。
1.敬慎孝順。
1.敬謹辭謝。
2.敬致謝意。
1.猶言敬謝不敏。用作自謙或推托之辭。不敏﹐不聰明﹐無能力。
1.盡心。
1.恭謹誠信。語本《論語.學而》﹕"謹而信﹐泛愛眾。"邢昺疏﹕"言恭謹而誠信也。"
2.謂鄭重地盟誓以示信任。
1.謹慎行事。
1.謹慎行事﹐節省費用。
1.見"謹修"。
1.敬謹宣諭。
1.慎重鹽。
謹慎嚴密治學~ㄧ文章結構~。
1.說話小心﹐行動謹慎。語本《禮記.緇衣》﹕"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
1.精心撫養﹔小心奉養。
1.恭謹謙抑。
1.謂言行敬慎合乎中庸之道。語本《易.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孔穎達疏﹕"庸謂中庸。庸﹐常也。從始至末﹐常言之信實﹐常行之謹慎。"又《禮記.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謹。"鄭玄注﹕"言德常行也﹐言常謹也。"
1.審慎斷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