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深遠。
1.
深遠;遙遠。
1.出自《倒犯·新月》詞淮左舊游,記送行人,歸來山路窎。
2.出自《武昌起義》云天窎闊,延企為勞。
2.
用同“屌”。
1.出自《山歌·山人》土地聽得個班說話,就連聲罵道:“個些窎說個猢猻,你也忒殺膽大。”
2.出自《醒世姻緣傳》你夾著屁股窎遠子去墩著。
把東西(主要是盛東西的器物)向地上或較硬的東西上碰,使附著的東西掉下來他~了一下煙袋鍋兒ㄧ抽屜里的土太多,拿到外邊去~~吧!
1.方言。戲弄;開玩笑。
1.亦作"磕頿"。
2.凸出的額頭。
1.方言。俯臥;趴。
1.皮棒槌。
1.物相碰聲。
1.見"磕巴"。
形容因匆忙或酒醉而走起路來東倒西歪。
1.古代男子裹頭的巾。
1.方言。身體向前俯沖傾側,跌跌撞撞。
1.見"磕碰"。
〈方〉①器物上碰傷的痕跡花瓶口上有個~。②比喻挫折不能遇到點~就泄氣。
1.雙膝同時著地的聲音。
2.心跳聲。
1.急促的腳步聲。
1.神話中一種促人睡眠的蟲。亦喻貪睡的人。
1.見"磕搭"。
1.舊時對小官的謔稱。小官上司多,見上司要磕頭行禮,故稱。
①形容人多而相擠相碰或東西多而人跟東西相擠相碰一大群人~地擠著看熱鬧。②指經常碰見、往來都住在一條街上,成天~的,低頭不見抬頭見。③比喻發生沖突;鬧矛盾老人家熱心腸,街坊四鄰有個~的事,他都出面調停。
1.猶言碰來碰去。謂到處都能碰到。
2.形容人多互相擠碰。
1.見"磕膝蓋"。
〈方〉(~兒)膝蓋。
1.方言。膝蓋。
1.雙膝跪下以額碰地出聲。表示惶恐﹑感激等心理狀態。
1.斗嘴;耍嘴皮子。
1.見"磕匝"。
1.亦作"磕帀"。
2.圍;環繞。
1.見"磕擦"。
1.方言。猶敲詐。
1.用兩塊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兇。俗稱篤笤。
1.碰撞;撞擊。
2.形容勞碌奔波。
1.見"磕額"。
1.見"蝌蚪"。
1.指古文字。借指古雅的書法。
1.即蝌蚪書。
蛙或蟾蜍的幼體,黑色,橢圓形,像小魚,有鰓和尾巴。生活在水中,用尾巴運動,逐漸發育生出后肢、前肢,尾巴逐漸變短而消失,最后變成蛙或蟾蜍。
1.古文字體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
1.見"蝌蚪文字"。
1.蝌蚪書。
1.見"蝌斗篆文"。
1.大醉貌。
2.輕率冒失。
1.光著身子。髁,通"裸"。
1.用以稱有殼的海貝。指蛤蜊。
2.用以稱有殼的海貝。指貽貝。通常指其肉﹐俗稱淡菜。
1.帶硬殼的果品。
1.亦作"殻殻"。
2.誠篤貌。
3.中空貌。
4.象聲詞。
〈方〉架子豬。
1.佛教語。指人的軀殼。
1.即架子豬。
1.猶殼族。
1.硬封面。
1.指貝類﹑介類等有殼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