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山頂。
1.
亦作“巓”。
2.
山頂。
1.出自《詩·唐風(fēng)·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巔。
2.出自《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浮舟千仞壑,揔轡萬尋巔。
3.出自《城南聯(lián)句》巔林戢遠(yuǎn)睫,縹氣夷空情。
4.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四日》山頂可俯瞰全城,有石柱碑甚長,矗立其巔焉。
5.出自《黃河大合唱·黃河頌》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3.
頭部。參見“巔疾”。
1.出自《送沈君叔成序》﹝叔成﹞見余抱梏就攣,與鼠爭殘炙,蟣虱瑟瑟然,宮吾巔,館吾破絮。
4.
泛指物體的頂端。
1.出自《歸園田居》詩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2.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夜宿洞側(cè)臺巔。
5.
引申為開始。參見“巔末”。
1.出自《蜃中樓·傳書》貴人不厭絮煩,奴家愿陳巔末。
2.出自《欽定軍次實錄序》今因奏凱回朝,恭呈寶鑒,荷蒙我干王寶諭,命作序文,以志巔末。
6.
通“顛”。參見“巔越”。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行不群以巔越兮,又眾兆之所咍。
7.
通“癲”。參見“巔疾”。指原發(fā)性癲癎。
1.出自《素問·奇病論》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fā)為巔疾也。”
1.飾有繁密花紋的鐘。
1.珍寶。比喻道德。
1.猶珠玉。
1.珠寶。
1.猶玉帛。
1.玉帛。
1.玉冊。
1.貢稅,稅金。
1.貢品。
1.獻(xiàn)貢的財貨。
1.玉帶。
1.珍美;瑰麗。
1.寶物,寶貨。
1.猶瑞玉﹑璧玉。
1.獻(xiàn)貢。
1.眾盛貌。
1.呵斥。
1.難怪,怪不得。
1.猶狠毒。
1.亦作"嗔妬"。
2.怨恨。
1.見"嗔妒"。
1.氣憤;惱怒。
1.氣憤貌。
1.氣憤;憤怒。
1.怒出惡言。
1.責(zé)怪。
1.見"嗔呵"。
1.亦作"嗔訶"。
2.怒斥;呵斥。
1.怒斥;呵斥。
1.怨恨。
1.惱怒。
1.猶嗔心。
1.唐代雜戲名。表演時,演員以手舉足加于頸上。
1.瞪大眼睛,以示不滿。
1.惱怒。
1.惱怒。
1.謂因惱怒而揮拳。
2.古時南方娛樂項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勢。
1.謂惱怒者不打?qū)ζ浜蜕频娜恕R嘀^對人和氣則可免遭欺辱。語本《續(xù)傳燈錄.泉州云臺因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fēng)?'師曰'嗔拳不打笑面。'"
1.不滿的臉色。
1.怒目而視。
1.怒怨。
1.佛教語。謂能造惡業(yè)而生苦果的忿恚之心。屬于"三毒"之一。
1.眾盛貌;盛貌。
1.河豚魚的別名。因觸之鼓腹如發(fā)怒狀,故名。明胡安世《異魚圖贊補(bǔ)》卷中"河豚無頰無鱗,觸之則怒氣滿腹。"
1.生氣,埋怨。
1.對人不滿而加以責(zé)怪。
1.怒濤;洶涌的波浪。
1.梵語krodha意譯。佛教語。"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為最惡。
1.忿怒怨恨。
1.惱火責(zé)怪;怒責(z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