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回答,回復。
2.
動詞
受了別人的好處,還報別人。
3.
名詞
(Dá)姓。
1.
“畗”的今字。“畣”的今字。
2.
報禮;答謝;報答。引申為酬答。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曰:﹞此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價值百金,以此相答。
2.出自《文心雕龍·物色》情往似贈,興來如答。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宣教又取些珠翠花朵之類,答了來意,付與小童去了。
4.出自《元史·張昉傳》昉坐曹,躬閱案牘,左酬右答,咸得其當,事無留滯。
3.
當;應合。
1.出自《漢書·郊祀志下》不答不饗,何以甚此!
2.出自《明史·太祖紀二》庶幾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
4.
應允,同意。
1.出自《漢書·谷永傳》永自知有內應,展意無所依違,每言事輒見答禮。
2.出自《資治通鑒·晉惠帝永興元年》元達少有志操,淵嘗招之,元達不答。
5.
以恩義相待。
1.出自《漢書·五行志下之上》適不答茲謂不次,霓直在左,霓交在右。
2.出自《新五代史·閩世家·王審知》??妻早卒,繼室金氏賢而不見答。審知婢金鳳,姓陳氏,??嬖之,遂立為后。
6.
應對。參見“答揚”。
1.出自《節相制》答揚祖宗之訓,予冀為眾得人;夾輔邦家之基,爾尚為時宣力。
7.
對問題的解答或數學上運算的結果。
1.出自如:問答題。
8.
語助詞。
1.出自《西廂記》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2.出自《馮玉蘭》我羞答答難相見,嬌怯怯自躊躇。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妙觀道:﹞肯讓不肯讓,好歹回我便了。怎胡說到這個所在?羞人答答的。
9.
象聲詞。參見“答答”。
1.出自《荔枝譜》破竹五七尺,搖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屬。
2.出自《紅瑪瑙》馬蹄答答響。
3.出自《詩刊》戰馬沒有了騎手,馬蹄答答奔亂了。
10.
回話;回答。
1.出自《論語·憲問》夫子不答。
2.出自《莊子·知北游》非不答,不知答也。
3.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敢問問同而答異?
4.出自《文心雕龍·封禪》問答迂緩,且已千言。
5.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只答了兩個“是”字。
1.歃血盟會。
1.歃血為盟。
古代幾方相會結盟時的一種儀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誠。一說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
臉色白得毫無生氣嚇得面孔煞白。
1.遠不及。
1.指一出戲結束。
1.剎車。比喻停止,中止。
1.費盡心思。
1.費盡心思。
1.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唐李商隱《雜纂》有《煞風景》(煞,一本作"殺")一目,列舉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裩﹑游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鴨等事。
1.惡鬼。
1.方言。最后;結果。
1.指兇神。
1.(天色)全黑。
1.殿后,走在最后面。
2.指后退。
1.舊俗謂人死若干天后,魂魄返回故宅,有煞神隨之,稱"煞回"。
1.猶過癮。
1.猶無賴。
1.干脆利落。
1.年終。
1.打擊樂器中的拍板。
1.出氣;發火。
1.確實勝過;超過。
1.確實勝過;超過。
1.猶確認,肯定。
1.迷信傳說中的一種兇神。
2.喻兇惡暴烈的人。
1.用來勒緊車上裝載的東西的繩子。
1.霎時間。
1.確實。
1.確是;極是。
1.殺手锏。喻出奇制勝的手段和方法。
1.去濕氣。
1.方言。演出結束;散戲。
1.北曲套數中最后的一支曲子。
2.文章﹑事情等的最后一段。
3.結束事情的最后一段;收尾。
1.舊謂于人不利的災星。
1.索性;干脆。
1.出氣。
1.猶過癮。
1.謂的確有一套。
1.謂故作姿態,讓人感到一本正經﹑真有其事。
也作像煞有介事”。就像真有那么回事的樣子,常形容故作姿態才一歲多一點的孩子就煞有介事地翻起書來,真叫人忍俊不禁|他清了清嗓子,煞有介事地開了腔。
1.結算賬目。
1.傳說堯時?中自生之肉脯。形薄如扇﹐故稱。
1.編織扇子的蒲草。
1.古代棺飾。
1.古代出濱時的棺飾。《周禮.天官.縫人》"喪縫棺飾焉,衣翣柳之材。"鄭玄注引鄭司農曰"皆棺飾。"孫詒讓正義"凡覆柩車者,上曰柳,下曰墻。柳衣謂之荒,墻衣謂之帷。"后以"翣柳"指靈柩。
1.魚鰓中羽毛狀的組成部分,今稱鰓絲。
1.猶一眨眼。形容快速或短暫。翣,用同"眨"。
1.即歃血。翣,用同"歃"。
1.片刻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