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赤眼鱒。亦名紅眼魚。魚綱鯉科。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后部側扁,銀灰色,眼上緣紅色,每鱗片后具一小黑斑,尾鰭叉形。為生活于淡水中的常見食用魚類,可供養殖。
1.出自《詩·豳風·九罭》九罭之魚,鱒魴。
2.出自《七辯》鞏洛之鱒,割以為鮮。
3.出自《宋書·謝靈運傳》魚則??鱧鮒??,鱒鯇鰱鳊。
4.出自《蠕范·物知》鱒,鮅也,赤眼也。似鯶而小,赤脈貫瞳,身圓而長,鱗細,青質赤章,好食螺蚌。
5.出自《清稗類鈔·動物·鱒》鱒,可食,似鯶而小,鱗細,背濃藍,腹白,體長者至二尺余。產於河海,夏日,溯河流而上以產卵。
2.
虹鱒。魚綱鮭科。體延長,側扁,長約三十厘米。色鮮艷,背面和鰭暗綠色或褐色,有小黑斑,中央有一紅色縱帶。原產美國,后移殖于我國東北及朝鮮、日本與歐洲各國。生活在河流湖泊中。
1.古代神話傳說中行水神騎乘的龍。
1.鱗片狀的紋路。
1.高峻貌。
1.猶鱗次。
1.代稱龍鳳。喻權貴。
2.翅膀。
3.魚雁。指書信。
1.游魚。借指書信。
1.鱗與羽。
2.代稱魚和鳥。
3.代稱魚和雁。借指書信。
4.比喻行跡。
1.凌雜。
1.猶鱗集。
1.泛指鱗介類水生動物。
1.見"鱗萃"。
1.魚類和爬行類等有鱗動物的總名。
1.指駿馬。
1.即麟角。喻珍奇稀罕的事物。
1.駿馬名。
1.麟臺。
1.麒麟和騶虞。
1.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故稱史官之筆為"麟筆"。
1.麟躍龍舞。
1.即麟德殿。
1.唐代宮殿名。
1.唐高宗麟德二年頒行的歷書。
1.麒麟出現過的郊野。
1."麒麟殿"的省稱。
1.皇室宗族的譜牒。
1."麒麟兒"的省稱。
1.麒麟和鳳凰。
2.比喻才智出眾的人。
1.繡有麒麟的官服。明洪武二十四年規定﹐公﹑侯﹑駙馬等﹐可穿麟服。
1.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里人家……征在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繡紱擊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紱"指祥瑞。
1.亦作"麐符"。
2.古代朝廷頒發的麟形符節。
1.干麒麟肉。
1.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因以"麟父筆"指修史。
1.麟之肝,鳳之髓。極言美味佳肴。
1.亦作"麟閣"。
2."麒麟閣"的省稱。
1.麒麟閣內的功臣像。
1.指麟筆。
1.用麟毛做成的簾子。語出《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仙閣于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毫為簾。"
1.指書信。麟,通"鱗"。
1.麟的行跡。
2.比喻皇后的遺跡。
1.刀名。
1.以麒麟為坐騎。
1.麟角膠。
1.麒麟之角?!对姡苣希胫骸?麟之角,振振公族。"后因以"麟角"指宗藩之盛。
2.比喻稀罕而又可貴的人才或事物。
1.筆名。
1.麒麟角斗。比喻群雄紛爭。
1.麟的角,鳳的爪。比喻稀罕珍貴,但又未必用得上的事物。
1.即麟史。
1.即麟斾。
1.良馬名。
1.光明貌。麟,通"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