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城東南。
2.
名詞
姓。
1.
春秋邾國。曹姓,子爵。武王時始受封。戰國時魯穆公改為鄒。唐為鄒縣,歷代因之。故地在今山東省鄒城市一帶。
1.出自《國語·鄭語》曹姓鄒莒,皆為采衛。
2.出自《戰國策·趙策三》將之薛,假涂於鄒。
2.
狹小;有村氣不冠冕者。
1.出自《釋名·釋書契》奏,鄒也。鄒,狹小之言也。
2.出自《長沙方言續考·鄒鯫》《思益堂日札》卷九云:“吾鄉謂有村氣不冠冕者曰鄒,不知何解……”樹達按《史記·項羽本紀》云:“鯫生說我。”集解引服虔曰:“鯫音淺。鯫,小人貌也。”周說鄒,當作此字。
3.
通“騶”。參見“鄒虞”。①獸名。②樂名。③古代為帝王掌鳥獸的官。
1.出自《路史·余論五·鄒虞續》自《書大傳》言散宜生等之於陵氏取怪獸白虎以獻紂,尾倍其身;《大宗伯》以白琥禱禮西方,而孫炎以為白虎,西方之義獸,白質黑文,一曰鄒虞。
2.出自《路史·余論五·鄒虞續》《古琴操》云:“《鄒虞》者,邵國女之所作也。古者役不逾時,不失嘉會,邵國之大夫久於行役,故作是詩也。”
3.出自《路史·余論五·鄒虞續》鄒者,天子之囿;虞者,掌囿之官……故《詩》韓魯說鄒虞為天子掌鳥獸之官。
4.
見“鄒搜”。形容容貌難看。
1.出自《吹景集》貌不飏曰鄒搜。大慧禪師自贊其像云:“鄒搜斂似天蒸棗。”
5.
見“鄒搜”。猶言過分。
1.出自《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充軍三娘剪發生少主》男如潘岳,女生越艷,媒人口一似蜜舌頭……王嫂、李婆,說得兩個太鄒搜。
2.出自《劉知遠諸宮調·君臣弟兄子母夫婦團圓》這三個福氣鄒搜,內中兩個潛龍帝,一個是諸侯。
3.出自《朱子語類》《公羊》說得宏大,如“君子大居正”之類;《谷梁》雖精細,但有些鄒搜狹窄。
6.
指貨物質量低劣。
1.出自《直語補正》今人言物之不佳或薄小者曰鄒。
7.
姓。漢有鄒陽。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鄒氏,子姓。宋湣公之后。正考父食邑於鄒,生叔梁紇,遂為鄒氏。其地今兗州鄒縣是也。齊有鄒衍、鄒忌。望出范陽。
1.加有官府印信的文書。
2.符箓上所用的文字符號。
3.指符箓。
1.懸掛符箓咒旛的樁子。
1.相傳是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遂為洛水之神。也寫作"宓妃"。
1.見"虙戲"。
1.亦作"虙羲"。
2.即伏羲。
1.古代婦女的覆頭巾。
2.泛指包頭巾。
3.用以披蓋﹑遮裹的巾幅。
1.范圍,尺度。
1.布帛寬度。
2.泛指尺度﹑分寸。
3.較量,計算。
1.見"幅輳"。
1.亦作"幅湊"。
2.輻輳。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
物體振動或億所展開的寬度。比喻事物變動的大小今年小麥增產的~較大 ㄧ產品質量有較大~的提高。
1.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裁出腳即稱幞頭。
1.謂求利須有一定的限度。
1.成幅的白練。
1.謂如布幅的撕裂。
1.猶幅員。
布帛、呢絨等的寬度~寬ㄧ~窄。
1.蒲幅,指帆。
1.充塞。
1.猶幅員。
領土面積(幅寬度;員周圍)~廣大 ㄧ~遼闊。
1.幅員。
1.幅員。隕,通"員"。
1.幅員。
1.木名。
1.猶厚福。謂福深廣如海。
1.附著在物體表面上的塵土。
1.幸福安康。
2.書信中常以為對尊長請安之用語。
1.福德報應。
1.賜福保護。
1.指作威作福的權力。
1.一種象征福德的瑞草名。
1.謂福祿富貴渺小而短暫。
1.舊諺。謂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1.朱草的別名。古人以為朱草生是福德的征兆,故名。
1.福運昌隆。
1.福份常在。
1.福分和德行。
2.指福分,福氣。
1.艾的別名。
1.即福舍。
1.為修福德而施舍作公眾墳墓的土地。
1.即財神。
1.尊敬語。指長輩所吃剩的飲食。
①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洞天。②指幸福的地方身在~不知福。
1.同"洞天福地"。
2.神仙所居地。
1.見"福馬林"。
英國柯南道爾所作偵探小說的總稱。其中《血字的研究》,通過助手華生的回憶,敘述福爾摩斯如何偵破一起奇異的兇殺案件;《四簽名》描寫圍繞阿格蘭寶物而展開的一場勾心斗角的爭斗所引起的慘案。著名的還有《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空屋》、《恐怖谷》等。
長篇小說三部曲,包括《有產業的人》、《騎虎》、《出租》。英國高爾斯華綏作于1906-1921年。小說以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期的英國社會為背景,描寫福爾賽家族幾代人的生活,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盛衰。
福氣有~ㄧ~不淺。
1.見"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