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布帛寬度。
2.泛指尺度﹑分寸。
3.較量,計算。
1.受福。
2.日下有黃氣的天象,古稱承福。
1.輔佐。承,通"丞"。《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論》"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書.冏命》"旦夕承弼厥辟"漢孔安國傳"旦夕承輔其君。"后因以稱宰相。
1.奉承附和。
1.猶承業。
1.承繼看管。
1.漢樓臺名。
1.猶秉承。
1.奉侍問候。
1.漢馬監﹑馬廄名。
2.太子宮門名。
3.指太子宮室或太子。
1.承奉天運,進行教化。
①迎合人意,求得歡心那承歡的媚態,令人作嘔。②侍奉父母膝下承歡|承歡乏水漿。
1.南朝女官名。
1.繼承基業。
1.繼承先人的仕籍。
①繼承承繼父業|啟賢,能承繼禹之道。②過繼給無子的叔、伯做兒子。
1.承繼家業。
1.趁機會。
1.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處。
1.接受教令。
2.用作謙詞,言接受教誨。
1.交接。
2.連接;銜接。
3.接受。
1.亦作"承?"。謂含著眼淚。
2.看人眼色,形容逢迎。
1.同"承籍"。藉,通"籍"。
2.憑藉。
1.宋代的低級軍職,屬殿前司。
2.差役的尊稱。
3.清代皇商在各省的承辦人。
1.蒙受照顧。
1.《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朱熹集傳"承,奉也。筐,所以盛幣帛者也。"后以"承筐"借指歡迎賓客。
2.借指饋贈禮品。
1.猶承乏。
當事人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在驗收后支付約定的報酬的民事法律行為。其中當事人一方為承攬人,他方為定作人。通常有(物品)加工承攬。
1.屬吏。承,通"丞"。
1.答理,承認。
1.屋檐下承接雨水的槽。亦稱"承落"。
1.謂接受和繼承良好的風尚傳統。
1.承接甘露。
2.即承露盤。
3.幘巾,頭巾。
1.唐開元十七年,以玄宗生日八月初五為千秋節,百官獻承露囊,民間仿制為節日禮品相饋贈。
1.漢武帝迷信神仙,于建章宮筑神明臺,立銅仙人舒掌捧銅盤承接甘露,冀飲以延年◇三國魏明帝亦于芳林園置承露盤。
1.見"承溜"。
1.承受購買。
1.客套語。受到。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稱。
2.即承明廬。
1.漢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稱承明廬。又三國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門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稱承明廬。《漢書.嚴助傳》"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承明廬在石梁閣外,直宿所止曰盧。"《文選.應璩》"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廬。"張銑注"承明,謁天子待制處也。"后以入承明廬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典故。
1.受命。
1.接受。
1.猶承迎。
1.止息,安定。
1.見"承盤"。
1.即承題。
1.穴位名。在目下七分目胞陷中,上承瞳子之處。見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
2.馬目下的旋毛。
1.遵循前者。
2.從前。
承接前面的,開啟后面的青年是承前啟后的橋梁|發揮承前啟后的作用。
1.辦喪事。衾,殮尸的包被。
1.謂權宜除授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