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內心。
2.
動詞
同“中”。見“折中”。
3.
名詞
心愿;心事。
4.
名詞
(Zhōng)姓。
1.
貼身內衣。
1.出自《說文·衣部》衷,里褻衣。
2.出自《長沙馬王堆漢轪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衷二丈二尺,廣五尺”:衷就是中字。穿在衣服里面的叫做衷。
2.
謂貼身穿著;穿在里面。
1.出自《左傳·宣公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戲于朝。
2.出自《演繁露·背子中褝》今人服公裳必衷以背子。
3.
內心。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
2.出自《上吏部裴侍郎書》情蓄于衷,事符則感;形潛於內,跡應斯通。
3.出自《重刊〈大明集禮〉序》蓋編摩綴拾,雖出于一時諸臣之手,而斟酌損益,皆斷自圣衷。
4.出自《家》這是你底由衷之言嗎?
4.
中心,中央。
1.出自《左傳·閔公二年》佩,衷之旗也。
2.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曰:“止,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衷。”
5.
中途。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后入焉。
2.出自《國語·晉語四》謀而無正,衷而思始。
6.
中斷。
1.出自《左傳·隱公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后擊之,盡殪。
7.
折中;裁斷。
1.出自《梁書·昭明太子統傳》劉仆之議,即情未安。可令諸賢更共詳衷。
2.出自《援越南議上》通中外之隔閡,衷群說于一是。
3.出自又如:莫衷一是。
8.
正,正派。
1.出自《左傳·昭公六年》叔向曰:“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9.
善。
1.出自《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2.出自《軍次實錄》實信降衷下民之天父上帝,非信異端雜教之邪說也。
10.
忠誠。
1.出自《荀子·子道》孝子不從命,乃衷。
2.出自《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3.出自《〈廣金石韻府〉序》字學之必衷於古,亦猶是也。
11.
通“盅”。
1.出自《望孤石》詩浮生會當幾?歡酌每盈衷。
12.
姓。南唐有衷愉,見《正字通》。
1.出自《正字通?衣部》衷,姓。漢哀、章之后。衷愉仕唐,改姓衷。
13.
引申為藏在里面。參見“衷甲”。
1.出自《潛夫論·述赦》先帝制法,論衷刺刀者。
2.出自《山齋客譚·枉獄孽報》﹝其弟﹞遂購匕首衷於身。
1.謂深藏靜處。
2.根柢牢固。
1.猶盤根錯節。比喻惡勢力根基深厚,勾結緊密。
1.深夜。
1.耕地深度達六﹑七寸以上。適當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收成。
1.指角﹑干﹑筋皆好,射出的箭速度快﹑射程遠﹑射入物體深的弓。
1.大功勞。
1.宮禁之中,帝王居住處。
1.高拱。言斂手安居,無為而治。
2.兩手抱拳致敬。
1.猶深溝高壘。
1.深挖溝﹑高筑墻。謂構筑牢固的防御工事。
1.猶深溝高壘。
1.重罪。
1.幽深的山谷。
1.深谷變成山陵。常喻人世間的重大變遷。
1.牢固;堅固。
1.謂深文周納,故意陷人于罪。
1.亦作"深錮"。
2.病根深固。比喻積習難返。
1.見"深痼"。
1.特別責怪。
1.指水﹑山谷等深邃而廣闊。
2.指胸懷寬闊或內容﹑意義等深刻廣大。
1.舊時指女子居住的內室。
1.深入推究。
1.深谷。
1.沉默不語≠,同"默"。
1.深邃宏大。
1.深遠宏大。
1.指深潭。
1.盡力吸氣再盡力呼出。
1.程度不斷加深。
1.深而無水的護城壕。
1.厚重質樸。
1.深邃而空闊。
1.猶秘訣。事物內在的關鍵性要素。
2.猶心機,心思。
1.猶深思遠慮。
1.謂內心非常奸詐。
1.猶老奸巨猾。
1.深藏的間諜。
1.透徹地了解。
2.深遠的見識。
1.看得深,想得遠。
1.高明的識見。
2.細加體察。
1.猶至友。
2.謂交情很深。
3.進一步交往。
1.深刻理解。
2.精深的見解。
1.深宮。
1.深入追究。
1.深邃寧靜。靚,通"靜"。
2.指詩風深沉恬淡。
1.把門窗關緊鎖嚴。比喻把事物的真相隱藏起來而不使之外露。
1.形容目光深邃而明亮。
1.幽居,不跟外界接觸。
隱居深處,很少外出深居簡出,幾不與世人相通。現常指待在家里很少出門你因深居簡出,不知道外頭的變化有多大。
1.含蓄而語義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