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明顯,顯著。
2.
動詞
〈書〉表明;顯示。
3.
名詞
(Zhāo)姓。
4.
動詞
〈書〉彰明;顯揚。
5.
數詞
古代宗廟排列次序,始祖居中,左為昭,右為穆。
1.
亦作“巶”。亦作“炤”。
2.
光明;明亮。
1.出自《詩·大雅·抑》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2.出自《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
3.出自《〈三家村札記〉出版后記》吳晗同志在解放前這段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斗的歷史,是昭如日月,朗若星辰的。
3.
明顯;顯著。
1.出自《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2.出自《漢書·韋玄成傳》厥績既昭,車服有常。朝宗商邑,四牡翔翔。
3.出自《〈孝經〉序》於是以順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揚名之義彰矣。
4.
清楚;明白。
1.出自《左傳·宣公十四年》鄭昭宋聾。
2.出自《文心雕龍·風骨》洞曉情變,曲昭文體。
3.出自《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及今得寶兒,方昭前事。
4.出自《讀馮圃芝余事集因題天章還山詩卷》詩誰為昭與聾,獨有馮生知。
5.
顯揚;顯示。
1.出自《左傳·桓公二年》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2.出自《明堂慶成》詩奉親昭孝德,惟帝饗精誠。
3.出自《四世同堂》牛教授出了院而不肯就職……牛教授的清白也就可以大昭于世。
6.
幫助;開導。
1.出自《書·君奭》乃惟時昭文王,迪見冒聞于上帝。
2.出自《淮南子·繆稱訓》目之精者,可以消澤,而不可以昭忌。
7.
通“韶”。樂名。
1.出自《史記·李斯列傳》《鄭》、《衛》、《桑閑》、《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8.
通“劭”。勤勉。參見“昭事”。
1.出自《詩·大雅·大明》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2.出自《哀政聞社員》﹝馬良﹞昭事上帝,旁通科學。
9.
古代宗廟制度,在始祖廟之左者為“昭”。又墳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亦如此。
1.出自《左傳·定公四年》曹,文之昭也;晉,武之穆也。
2.出自《資治通鑒·唐順宗永貞元年》高宗在三昭三穆之外,請遷主于西夾室。
10.
姓。春秋楚有昭奚恤。見《戰國策·楚策一》。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昭氏,楚辭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戰國時,楚有昭奚恤為上柱國。
11.
光;亮光。參見“昭回”。
1.出自《詩·大雅·云漢》倬彼云漢,昭回于天。
2.出自《釋疾文·粵若》泮渙粲爛兮,象星漢之昭回。
3.出自《雜說》噴玉唾珠,昭回云漢,為章於天矣。
1.猶晏駕。
1.謂萎靡困乏。
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1.傍晚。
1.晴朗。
2.平靜;清平。
1.閑居;安居。
1.有寇警則門開得晩。形容時世不安寧。
1.安眠。
2.謂睡得很遲才起床。
1.安寧;安然。
1.晩睡。
2.指晚睡之時。
1.斑蝥的別名。是一種桅農作物的昆蟲。中醫用以治疥癬和瘰疬等病。
1.謂安寧清謐。
1.見"晏子裘"。
1.安寧;安定。
2.安適;安閑。
3.晴朗貌。
1.晴天。
1.安定;安寧;恬適。
1.安適自得。
1.宴飲賞玩。晏,通"宴"。
1.謂晩食時,約當酉時之初。
1.閑居之室;私室。
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官至同中書門下事兼樞密使。詞長于小令。有《浣溪沙》等名篇。有《珠玉詞》。
1.晩歲;晩年。
2.謂歲暮。
1.天氣晴暖。《史記.孝武本紀》"至中山﹐晏溫﹐有黃云蓋焉。"裴髎集解引如淳曰"三輔謂日出清濟為晏。晏而溫也。"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二"于時日景晏溫﹐皆以為恭孝所感。"清趙翼《多雨》詩"忽晴忽雨亂晨昏﹐纔苦陰寒又晏溫。"一說"晏溫"與"曣?"﹑"氤氳"音近義同﹐形容云靄垂覆之狀。
1.謂安居。
1.休息;安息。
1.安閑。
1.即晏嬰。春秋齊人,為齊景公相,故稱。
1.方言。遲一會兒;等一會兒。
1.晴朗。
1.淫邪之聲;怪腔異調。
1.和悅貌。
2.盛貌。
1.柔和之陰,微陰。
2.借指夏至。
3.晴陰。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歷仕靈公、莊公、景公為卿。奉景公命出使晉國聯姻,與晉大夫叔向議論齊國政局,預言齊國政權將被田氏取代。傳世有《晏子春秋》,為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1.宴飲游樂。晏,通"宴"。
1.閑談。
1.春秋齊相晏嬰,以節儉力行著稱,著布衣鹿裘以朝。孔子弟子有若謂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因以"晏子裘"為稱人節儉的典故。亦謂處境困頓。
1.安坐;閑坐。唐白居易有《晏坐閑吟》詩。
1.美女的眼波。
1.寫作美妙文章的才能。
1.綺麗的文采。
2.美好的神采。
1.艷情的歌唱。
1.謂以容色艷美著稱。
2.稱羨。
1.亦作"艷詞"。亦作"艷辭"。
2.艷麗的文辭。
3.常指描寫情愛的詩詞。
4.情話;浮艷輕薄的話。
1.見"艷詞"。
1.芳美的花叢樹林。
1.指美女。
1.鮮艷的花。
1.艷麗的花。
1.指脂粉。
2.花粉;花。
1.服飾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