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往上或往前看。
2.
名詞
(Zhān)姓。
1.
看;望。
1.出自《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貛兮?
2.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3.出自《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4.出自《赴廣陵道中》詩急鼓冬冬下泗州,卻瞻金塔在中流。
5.出自《淞濱瑣話·白瓊仙》欲前,懼為所見,蔽身石后。其旁適有石磴,遂坐而瞻焉。
2.
尊仰;敬視。
1.出自《詩·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2.出自《處州孔子廟碑》像圖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儀,俾不惑忘。
3.出自《集禧觀開啟祈雨道場青詞》罔吝天澤,以答民瞻。
4.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老鴇聽說,拜道:“不知貴公子,失瞻休罪。”
5.出自《悼羅炳輝將軍》詩三軍皆雨泣,臨穴瞻遺容。
3.
觀察;察看。
1.出自《禮記·月令》〔仲秋之月〕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
2.出自《文賦》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
4.
視。猶照看;照辦。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隸人、牧、圉瞻其事。
5.
通“贍”。供給人吃。
1.出自《詩·周頌·良耜》或來瞻女,載筐及筥。
6.
通“贍”。豐贍;富裕。見“瞻逸”。
1.出自《南史·鮑照傳》鮑照字明遠,東海人,文辭瞻逸。嘗為古樂府,文甚遒麗。
2.出自《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瞻逸,名聞天下。
7.
水名。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婁涿之山〕瞻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洛。
1.即跨屋。
1.騰躍飛行。
2.超越。
1.指在正屋兩邊的廂房。
1.兩腿之間。跨,通"胯"。
2.指韓信受辱胯下事。
1.橋名。在江蘇省淮陰市。
1.指漢時韓信。
1.頹喪貌。
2.形容重疊堆積。
1.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頹喪。語本《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累累若喪家之狗。"裴髎集解引王肅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亂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1.重疊;累積。
1.亦作"磥硌"。
2.大貌。
1.亦作"?佹"。
2.見"磊嵬"。
1.亦作"磥垝"。
2.見"磊嵬"。
1.見"磊砢"。
1.石塊。亦泛指塊狀物。
2.比喻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3.猶累贅。
4.俊偉貌;奇特貌。
1.亦作"磥魁"。
2.見"磊隗"。
1.眾石累積貌。亦喻胸中不平之氣。
1.雄偉貌。
1.同"磊落不羇"。
〈書〉形容石頭很多怪石~ㄧ~澗中石。
1.亦作"磊坷"。亦作"磥砢"。
2.眾多委積貌。
3.指眾多委積的石頭。
4.壯大貌;高聳貌。
5.形容植物多節。亦喻人有奇特的才能。 6.形容儀態豪放灑脫。 7.形容心中不平。亦指郁結在心中的不平之氣。
1.見"磊落"。
1.見"磊落不羇"。
1.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1.見"磊落不羇"。
1.襟懷坦白,光明正大。
1.形容言辭明快而奔放自如。
1.形容人豪邁開朗。
1.亦作"磥垝"。亦作"磥嵬"。
2.高險貌;高大貌。
1.亦作"磥硊"。亦作"?硊"。同"磊嵬"。
1.亦作"磥魁"。
2.比喻胸中不平之氣。
1.菜名。
棉花的花蕾和棉鈴。
1.喻胸中積郁的不平之氣。
1.頹喪失意貌;衰竭疲憊貌。
1.破敗貌。
1.敗亡。
1.稻米名。
1.祝禱。
1.疲困貌。
1.頹喪貌。
2.疲困貌。
1.元劇習用語。謂自行隱忍或自行穩住。
胸膜。
1.猶邋遢。謂容貌服飾不整潔。
1.腋下。通稱胳肢窩。
1.腋下;胳肢窩。
1.亦作"淚巴沙"。
2.方言。謂淚流滿面。
1.指羊祜碑。
1.謂悲痛得淚涌腸斷。
1.淚水如波。形容悲痛之甚。